衡水新闻>>衡水人文历史>>

衡水人董保存:鲁迅文学奖、韬奋出版奖得主

2018-10-11 09:23:15 来源:衡水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梦想,永远在路上

在普通人眼中,如今董保存算得上“功成名就”。从出版社领导岗位上改为编审之后,他依然夙兴夜寐、奋斗不已,并且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做着新的尝试。

从2012年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他做一档《名家谈军事》节目——《解读开国将帅》。之后,董保存又解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和抗日名将。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时候,他作为特邀嘉宾的《解读长征》节目在《新闻和报纸摘要》和《国防时空》同时播出后,影响颇大。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的纪录片《长征》,董保存是撰稿人之一。今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特别节目又请他做主讲人。

“要把历史类节目做出新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会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比如准备几千字的内容,你要看数倍、十倍、甚至几十倍的相关资料,要找那些知识性趣味性兼备的题材讲述,而且还要把握好政治关,要求很高。”

董保存说,他正在写的一部书,真正和衡水有关。

这次到衡水除了授课之外,他还有一个任务——到衡水学院的董子(仲舒)研究院和那里的专家教授进行交流。早在2016年,中央领导同志提议写一套百位中国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中国作家协会负责组织实施,他们建议说,“董仲舒是你们董家的先贤,又是衡水人,你就来写吧。”董保存接受了这个任务。最初,他并没有感觉到有多大困难。然而,走访专家、学者,查阅积累相关资料后,他发现,董仲舒在中国历史上是一座大山,全国研究董学的人数千人,现在再写一部让大家都普遍认可的作品,绝非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写这本书,董保存已经看了数百万字的资料,几乎把国家图书馆中相关资料都查遍了,视力也因此受影响。“我曾把很大精力用在了考证辨析上面,现在看来没必要。”他意识到自己走了一段弯路,听取各种意见之后,决定采取存疑说的方式,用一种开放式的格局,把不同的观点都写明,让读者去判断。“这种判断和这本书的价值不产生直接关系,因为我不是搞史学考证的。”

说起今后的创作打算,董保存颇有感慨——给别人出了那么多书,有选集,也有全集,还有文集,关于自己的文字整理的却有限,一些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作品还很零散。他说,“我觉得,也应该把这些东西整理整理。无奈现在头绪太多,约稿子的接踵而至。不管怎样,文学的梦还是要做下去。”

最后,让我们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老师冉淮舟在《迎着八面来风》编后记中一段话来结束这篇专访吧。

“这些文字……字里行间充满着一种蓬勃的朝气,一种宏远的追求,一种创造的精神……在创作的路上,也将会竖立一座座碑石。最终,他们一定能够建造起自己的辉煌的艺术殿堂。”

董保存的文学之梦,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翟一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