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新闻>>衡水人文历史>>

衡水人董保存:鲁迅文学奖、韬奋出版奖得主

2018-10-11 09:23:15 来源:衡水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一个编辑的“长板理论”

董保存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军旅作家,而且是被称之为“书界大腕儿”的名编辑、出版家。在出版社工作数十年,他的心血汗水凝结成一部部广受欢迎影响深远的书籍。有文章写道,董保存策划、组织、编辑了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优秀作品,为我国军事图书的编辑出版做了大量开拓性、标志性的工作。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出现过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作品的创作出版高峰。董保存策划编辑的“新中国纪实丛书”(包括《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红墙内外》等)“共和国领袖自述”丛书以及“百战将星”丛书等,广受欢迎,发行量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册。不仅如此,他还独具慧眼,发掘推出了众多的风气之先的优秀文学作品,引领当年的大众阅读。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刘亚洲的《恶魔导演的战争》、萧克的《浴血罗霄》……毕淑敏、周大新、苗长水、朱秀海等众多知名作家的作品集或文集都是董保存做责任编辑的。

这里就要说开国上将萧克的长篇小说《浴血罗霄》的出版过程。

刚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当编辑的时候,董保存就听老同志说起萧克将军手里有一部长篇小说。他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直接找到了将军家里,得到的回答是:首长现在还很忙,等空下来再和你们联系。过了几个月,他接到秘书的电话,“可以来谈一谈”。

一个秋天的下午,董保存如约来到萧克家,顺利拿到了书稿。读完作品后,他写出了几千字的审读意见,坦诚地和老将军进行交流,得到了老将军的认可。出版社给了他半年多的时间,帮助老将军改这部作品。

为了改稿,董保存随同萧克将军回到他当年浴血苦战的罗霄山脉,去当年的战场考察,和老红军、老乡交谈。“萧克将军改稿,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稿子他先后改了四遍,从近40万字删到25万字,又增加了不少情节、细节。直到二校时,他还逐字逐句推敲了一遍,才在校样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1988年建军节前夕,《浴血罗霄》出版了,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1991年《浴血罗霄》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80高龄的将军和当代作家刘白羽、路遥等一起走上领奖台,成为文坛一大盛事。”作为这本书的责任编辑,董保存的欣喜中有一份自豪。

作为成功的“名编”,董保存有这样的体会,“编辑最怕那种文从字顺但毫无特色的作品,看稿要用‘长板理论’,要看作品有没有一个强项。”《亮剑》的问世,就得益于董保存的这个“长板理论”。

1997年,名不见经传的作者都梁把名为《末路英雄》的书稿拿到了董保存的办公室。此时恰逢建军七十周年,董保存正忙得不可开交。“最初,书稿是让在编辑部帮助工作的武警中尉小唐先读了一遍。”

四五天后小唐读完了,跟董保存说,“这小说挺好看,但有些问题拿不准,还是您看吧”。董保存读了50多页后,觉得这部作品虽然有很多不足,但人物个性十分鲜明,夺人耳目。

“说实在的,当编辑这么多年了,看的小说有几百部,能让我兴奋的不是很多。有的小说,包括一些有名望的作家的小说,写得很纯熟,却也很匠气,人物故事都还可以,甚至挑不出什么毛病,可就是叫人兴奋不起来。这部小说中有些段落却叫我这样的‘职业读者’拍案叫绝。它有一股气,有一种冲击力,虽然它并不是很纯熟,并不是很完美。”

董保存出书有个原则:宁可发三流作者的一流作品,也不发一流作者的三流作品。因为这部作品主人公形象塑造的创新与成功,“有力透纸背的力量”,他下决心将其出版。

出版社领导看过书稿后,同意董保存的看法,认为这部小说写活了一个英雄,为中国军事文学的画廊里增添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典型。同时也觉得这部书还有不少值得商榷和修改的地方,有必要让这个作者“爬爬坡”。

作者都梁是个很有个性的人,创作这部小说居然是因为和朋友打赌,创作时间仅用了八个月,而且都是利用业余时间——白天做生意晚上写,甚至在老人的病床前写。

董保存说,都梁并不像一般作者那样会拿笔记下编辑的意见,而是有的意见采纳,有的则会坚持己见,在修改过程中也走过弯路。董保存认为原来的书名不行,和这本书的整体格调不相称,要有个响亮的名字。经过一番“碰撞”,《亮剑》终于“出鞘”。

1999年《亮剑》出版,社会反响十分强烈,还出现了一批《亮剑》迷,认为这本书是“男人写的、写男人的、写给男人看的”。

2001年,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联合召开了研讨会,请来了中宣部、总政治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中国作协、人民大学等单位的20多位作家评论家。专家一致认为,《亮剑》的出版标志着军事文学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现在这本书已经重印50多版,销售400多万册,同名电视连续剧在海内外电视台播放上千遍。

离开多年,董保存一直关注家乡,关注着和自己家乡有关的作家和作品。王林是衡水籍现代文学作家,火线剧社首任社长,曾任天津市文联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副主席,著有《腹地》《叱咤风云》《十八匹战马》等作品。

“当年我家的东厢房就是《冀中导报》的印刷点。王林当年就在深南那一带活动。”火线剧社曾在董保存的老家住过,他的父母还跟着他们学过抗日歌曲。董保存的姥姥家是当时的堡垒户,家里住过多名抗日干部。

“王林最著名的长篇小说《腹地》,写的就是咱们这一带抗日战争期间的故事,他把当时那种斗争的残酷写得非常透彻。他的文集是儿子王端阳很认真地整理出来的,王端阳也是个比较有影响的作家。因为他们做了不少工作,这套文集很顺利地出版了。”董保存出席了《王林文集》出版座谈会并发言。他说,这本书写出了冀中人的生活、冀中人的感情、冀中人的性格。

“这套文集出版后反响是不错的,虽然发行量并不是很大。王林写的《抗战日记》很有价值,非常真实,是不可多得的纪实性作品。从他的日记就能看出,这个人很了不起。”

董保存常说,文学作品打动人心的力量,来自真实与鲜活。“真正流传下来的,都是从生活中来的。越是真实的东西,越能流传下去。”

《中国抗日战争纪实》《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中国人民解放军征战纪实》《80个共产党人的故事》《中国精神》《惊天动地战汶川》……这些年,董保存策划、组织、编辑的图书,有的入选百年百种优秀图书、有的获得国家图书奖、首届政府出版奖、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解放军图书奖等等,几乎囊括国内所有出版奖项,有的还在国际上获奖。

1994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评选第一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奖,董保存是获奖者之一。2016年,他获得我国出版行业个人最高荣誉——韬奋出版奖。为了表彰他为中国出版工作的贡献,国务院为他颁发了特殊津贴。

责任编辑:翟一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