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新闻>>河北日报衡水专辑>>

扶贫是大考,更是责任——记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饶阳县挂职副县长李海波

2020-05-19 17:43:0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饶阳县五公镇沃地村的种植户张万党享受金融扶贫政策后,自家的大棚黄瓜迎来丰收。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近日,李海波在饶阳县大尹村镇留名佛村进棚查看葡萄长势。饶阳县金融办供图

“这是几座新建的葡萄棚,每亩产值8万元左右。”日前,在饶阳县留楚乡影林村,河北新饶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何雨航走在葡萄秧间,对未来充满信心。

去年该公司通过“政银保”“政融保”等金融产品,获得了农业银行和人保公司750万元贷款支持,解了发展的燃眉之急。这家农业生产企业能顺利获得贷款支持,得益于该县推出的创新金融扶贫产品。而在政府与银行之间搭起合作桥梁的是饶阳县挂职副县长李海波。

2016年8月,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公司业务部的李海波到饶阳县挂职任副县长,主要负责金融扶贫工作。上任后,他发挥自身特长,把县委县政府与银行之间的金融扶贫合作框架有序推动落地,通过创新政银合作模式、开发政府增信网上系统、建立“10+1+1000”金融扶贫机制、创新金融扶贫融资渠道,破解了农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2018年9月,饶阳县正式脱贫摘帽。2019年底,李海波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创新政银合作模式,让农民融资不再难

从一线城市到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一线,在李海波看来,是大考,更是责任:“我想扎扎实实为乡亲们做些实事!”

饶阳是农业大县,有丰富的棚室技术经验和完整的产业链条,可老百姓想通过发展种植、养殖等方式走上脱贫致富路,却总受制于融资难题。在银行工作多年的李海波认为,解决这一难题,要靠金融扶贫机制和产品创新。

为撬动金融机构加大扶贫信贷投放力度,饶阳县整合供销社和担保公司职能,成立了河北省首个服务三农金融中心。在该中心,记者看到一本饶阳县金融扶贫政策汇编,涵盖多项金融扶贫政策。“很多内容都是李副县长通过调研,对接上级政策,结合饶阳实际制定并完善的。”该县服务三农金融中心业务经理张舜尧说。

大尹村镇大王庄村村民索宏意是金融扶贫政策的受益者。2018年,他第一次获得扶贫贷款,建起了自家的葡萄大棚,每亩收入达到1万元。索宏意如愿摘掉了头上的“穷帽子”。

围绕农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李海波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企业等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牵头协调政府、银行、保险公司,通过政府提供增信、按比例与金融企业风险共担的模式,联合开发了“政银贷”“政银保”“政融保”等新产品新业务。2016年至今,全县金融机构通过金融扶贫方式累计放款超过2亿元,越来越多的农民与索宏意一样,通过这些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实现脱贫增收。

“线下”转到“线上”,让金融扶贫活水更流畅

“过去农民贷款难,不跑十几趟,根本办不成。不过,现在容易多了。”张广怀是王同岳镇辛庄村村民,2019年7月的一次经历,让他对贷款有了新的感受。

“温室大棚刚刚垒起土墙,手里就没钱了。”张广怀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申请贷款的相关材料交给了村党支部书记,不到一个月,10万元“政银贷”扶贫贷款就打进了他的个人账户。当年,他新建的蔬菜温室大棚里的西红柿就获得丰收。

张广怀只知道自己少跑了路,但这些贷款申请材料却经过了村、乡、县三级金融业务责任人的层层担保评议和线上审批。

在基层工作中,李海波发现,群众除了融资难,还需要拿着手续到村里、乡里、县里一级级跑,费时费力。

“其实,地方上的政府增信服务网络与农行信贷业务网上审批系统架构颇有相似之处。”受此启发,李海波推动建立了“政府增信业务线上审批系统”。依托饶阳县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管理体系,设三级金融服务工作站,群众只需要将贷款材料交给村级工作站,再由村、乡(镇)工作站负责人逐级审查,最终上传至县服务三农金融中心,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管理体系+政府增信业务线上审批系统,既方便了群众,又增强了政府增信业务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更降低了政府增信风险。”提起这项创新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张舜尧体会深刻。

“10+1+1000”带动,让扶贫路径更宽广

在饶阳县服务三农金融中心,张舜尧拿出一份帮扶措施落实证明,上面写着张广怀按照“10+1+1000”扶贫机制要求,帮助王同岳镇寨子村八旬高龄的贫困户张托代年增收1000元。

“10+1+1000”扶贫机制是李海波主导的又一项金融扶贫创新之举。谈起初衷,李海波讲了一个故事。2018年初春,乍暖还寒,他到留楚乡王留吾村走访67岁的特困户刘占启,老人多年瘫痪在床,全靠姐姐照顾。姐姐年过古稀并患有风湿。

“老人的手都冻裂了,看到他们的生活状态,心里真不是滋味。”两位老人成了李海波心头的牵挂。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饶阳县贫困人口越来越少,多为自身没有创业能力甚至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人员。“要让金融扶贫政策在他们身上发挥作用,还要从创新入手。”李海波说,“10+1+1000”金融扶贫带动机制,即要求得到政府增信贷款的农户每10万元贷款至少带动1名贫困人口实现年增收1000元以上,主要通过土地流转、雇用劳动力、无偿捐赠等方式进行带动帮扶,形成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的格局。

大尹村镇吾固村种植大户王万寿通过“政银贷”金融产品,获得了50万元贷款支持,建起了高标准温室大棚,他培育的蔬菜苗很快就销售一空。按照“10+1+1000”机制要求,他帮助带动了5名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

如今,这项金融扶贫带动机制,已经让饶阳县数千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增收。(河北日报记者焦磊)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谭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