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新闻>>衡水人文历史

衡水市纪念5·18国际博物馆日

2017-05-18 15:42:28 来源:衡水日报

5·18国际博物馆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并创立的。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为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今年是第41个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每个地方的历史不仅记录了这块土地的兴衰过往,同时又是人类文明发展和演变的真实记录。而文物就是见证历史的实物证据。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实现地方繁荣、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多年以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几代文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文物保护的社会共识初步形成,衡水市文物保护工作成绩斐然。通过今年进行的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和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衡水市的文物资源家底轮廓基本摸清,文物保护对象和范围更加拓展。现全市共有世界文化遗产1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2处,各级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共1192处;全市所辖国有博物馆主要有武强年画博物馆、南王庄五亿农民的方向纪念馆、安平县台城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饶阳县耿长锁纪念馆、阜城剪纸博物馆、衡水市桃城区法帖博物馆等;民办博物馆主要有中国书画博物馆、习三内画艺术馆、衡水民俗博物馆、河北空调博物馆等4家。经过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确认衡水市共有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21家,共收藏各类文物16500件/套,其中国家一级馆藏文物65件/套,二级馆藏文物319件/套,三级馆藏文物992件/套。

夯实不可移动文物基础工作

经过市、县两级政府和文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衡水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抢救维修工作有序开展,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现状明显改善。

1、衡水市完成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遗产点的申报、维修、评选和后期保护工作,建立健全了该遗产点数据库建设,完善了该运河段的检测和报告制度;

2、近年来先后完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庆林寺塔、宝云塔的抢险加固维修和防雷工程,封氏墓群保护规划的编写,衡水安济桥修缮、深州盈亿义仓加固、冀州古城遗址保护规划编写和景县开福寺舍利塔养护工作正在进行当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深州大德昌钱庄、阜城文庙大成殿已完成部分抢险加固维修,故城县十二里庄大教堂的养护修缮工作正在进行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前磨头魁星亭、郑口挑水坝抢险加固工程也已完成。逐步推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常态化、标准化,出台日常养护、岁修、巡查、监测等相关工作规范,提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监管能力。

3、对于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逐步落实了“四有工作”(即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护管理机构);田野文物保护工作日益成熟完善,与公安部门联合推进天网工程,推广联网监控和文物安全监管人员智能巡检,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有机结合,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文物安全防护体系,确保衡水市田野文物安全。

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

在全面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公布普查数据和普查成果,逐步推行国有可移动文物身份证制度,建立健全全市可移动文物资源数据库。依据普查规范灵活采取市、县两级联合普查工作方法,在采集文物数据同时进一步摸清文物保存现状,对于武强年画帖板进行了抢修,并对亟待保护的纸质、丝麻类馆藏文物进行防虫、防潮、防霉变初步处理。通过文物普查,衡水市可移动文物资源基本掌握,开展了珍贵文物的修复工作,整合了可移动文物尤其是革命文物资源,并为今后有效保护、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全面提升博物馆发展质量

博物馆是保护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一个地方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地区间文明传播、互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类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民族复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目前,衡水市纳入文博系统管理的博物馆、纪念馆共4家:武强年画博物馆是国有国家二级博物馆;衡水阎庄法帖博物馆、台城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为国有专题博物馆;习三内画艺术馆为民办专题博物馆。根据习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投入到市博物馆筹建和辖区内博物馆的管理工作当中。

加快衡水市博物馆建设

衡水市博物馆作为衡水市唯一一座大型市级博物馆,拟通过多种设计手段来再现衡水的历史和变迁,展示衡水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收集的所有馆藏文物,为衡水人民了解、关注衡水历史,热爱家园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场所。该馆位于生态文化中心综合楼B区一层、负一层,建筑面积11182平方米,展厅面积4000平方米,共分为两层,设序厅、文物精品等七个展厅,目前主体已完工。待建成开放后,将成为衡水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陶冶人们情操的重要场所。

加强藏品管理,提升现有展览水平

现有博物馆在原有展陈的基础上,逐步加大辖区内博物馆免费开放经费的跑办力度;协调上级文物专业部门逐步提高博物馆的藏品征集、文物展示、科学研究功能、深层拓展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机制,逐步健全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备案制度;积极开展馆藏文物藏品等级鉴定、征集工作,推进专业博物馆与地方博物馆的帮扶关系,通过借展、联展、巡展的合作机制,推动博物馆展品的提升和改造;通过互联网+、拍摄专题纪录片等多种手段逐步将博物馆的文物合理利用起来,使之和百姓生活密切关联起来,使博物馆的观念和影响深入人心。

总之,在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的当今社会,文物保护工作者有着更庄严而神圣的责任,我们不仅要保护好文物这个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要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发挥好、利用好文物的自身价值,这是我们最基本的历史担当。通过博物馆、各级文保单位尽可能向社会开放,让大众多接近文物,了解文化遗产,积极培养和善向上、友爱诚信、谦和尚礼的儒韵民风,增强各阶层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才能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文物的社会共识和氛围。(路军秋 王晓岩)

责任编辑:王琛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