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一绝:冀州市北漳淮乡南内漳村手工挂面(图)

来源:衡水新闻网  2015-06-16 14:53:46  责任编辑:孙明霞

张志考在制作手工挂面。 杨万宁摄

    衡水市冀州北漳淮乡南内漳村的手工挂面,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当时只有本村的赵姓家族掌握这门手艺,而且是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那会儿自己磨面,一天两个人只能做出20至30斤面粉的挂面。赵家的手工挂面手艺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村有20余户从事这一技艺,是村里的鼎盛时期。随着分田到户大包干的兴起,手工挂面逐步萎缩,如今赵家后人已放弃这一技艺,南内漳村只有张志考兄弟二人制作手工挂面。

    生于1960年的张志考,19岁时在南宫县拜师学艺,开始制作手工挂面。成家后,夫妻二人在种田之余把做挂面当做一项副业,填补家用。冬天农闲时,夫妻俩几乎每天都要制作50斤面粉的挂面,周边村民登门求购,供不应求。这个活计农历二、八月最适宜做,天热了容易烧面,和出来的面没有劲儿。

    张志考制作的手工挂面细如发丝,几根挂面可以同时穿过一个针鼻,湿挂面就可以着火点燃。一盆面抻出来长约6万米,且没有断头。更让人不可思议之处,这些挂面都是空心的,每根细如绣花针的面条截面上都有一个小孔。为什么会这样?张志考本人也说不清楚,但这也更是手工挂面的神奇之处,只凭这一点,就可以和机器挂面分别开。这种手工挂面只有面粉和少量碘盐,不掺加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

    手工挂面并非只是表面功夫,其内在口感极为独特。面细,容易煮熟,却又极不易煮烂。煮好的面条,隔半天再吃也条理清楚,不会坨在一起。口感柔韧,极易消化,是老幼病弱、产妇调理期间上佳食品,也是亲友之间相互馈赠的首选。

    在张志考看来,做挂面最是急不得的事:一天最多也就50斤面,多了做不出来。再说,这也不是天天能做的事儿,要看天气,看时节。在外行人看来,做挂面最奇妙的一环在于最后“抻拉”。手指粗细的面条,一端被高高挂在院子里的木架上,手握下端的横杆,往下抻拉就成了细如绣针的“面线”。但张志考说:“这是最简单的一节,让三岁的小孙子也能干得了。最难的一节在于和面,和面和不好其它的都白说,这面也就白扔了。”

相关新闻

无极老夫妇做挂面40年 伤感手艺无人继承

2014-11-21 15:31:51

40多年来,无极县马文山、刘文宣夫妇坚持做纯手工挂面,深受大家欢迎,最近有人用微信卖到了全国各地。 面醒好了,马文山将面团切成几块,然后在案板上搓成大拇指粗细的面条,并盘在大盆里。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