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20年搜集编写衡水当地民间故事

■刘书立展示自己多年来编写的民间故事册子。杨东 摄

    本报讯(记者 杨东)衡水有一位“故事大王”,20年间,他笔耕不辍,整理、编撰出60余个衡水当地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总字数超过了10万,且80%的故事都是绝版,他希望这些当地的民间文化可以传承下去。

    他叫刘书立,景县连镇安庄村人,年过五旬的他是个故事迷,“小时候最爱听老人们讲故事,干起活来都不觉得枯燥”。说起当时的情形,刘书立还是无比眷恋那段听故事的美好时光。

    懂事后,他无意中发现,很多民间故事都保存在少数老人们的记忆中,可他们年事已高,人数越来越少,失去一个就意味着一个民间文化小宝库的消失。因此,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刘书立就开始回忆编写散落在衡水街头市井里的口头民间故事。而外出做生意,走南闯北,更是让他听到了各地诙谐有趣的民间故事,“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间故事就是一座文化富矿,只是不为外人所知。”在部队做过文字工作的他,编写起来得心应手。

    在刘书立家,他拿出了自己最喜欢的《傻小子逮兔子》给记者看,这是流传在景县的一个民间故事。它告诉我们什么场合该做什么事,说什么话,如果张冠李戴就会发生误会。还有很多故事,都很有教育意义。

    为了编写这些民间故事,刘书立付出了很多辛苦。他拿出了早些年写的手稿,“当时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没有纸,都是从村里借来的。”由于工作忙,他只能挤时间和占用晚上的休息时间来编写这些故事。20多年来,他编写了60余个衡水当地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总字数超10万。这些民间故事内容丰富,有人物传说、地方传说等,它们大多寓意深刻,很有教育意义,是衡水民风、民俗的缩影。

    刘书立说,现在手机、网络越来越发达,很多民间文化习俗都已经被人们遗忘。“我编写这些民间故事,就是希望能把即将消失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下去。”河北新闻网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田士威】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