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衡水频道河北日报衡水专辑

衡水市两级法院全面推行判后答疑·释法明理工作机制

2024-04-23 11:13:37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衡水市两级法院全面推行判后答疑·释法明理工作机制

明法理 解心结 促和谐

2023年8月份以来,衡水市两级法院全面推行判后答疑·释法明理工作机制,将司法释明工作贯穿诉前、诉中、诉后、执行等环节,避免当事人因对法律文书的不解或误解而上诉,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实现从“个案答疑”到“三源共治”(即诉源治理、案源治理、访源治理)的转变。

据了解,判后答疑·释法明理工作机制是指办案法官作出裁判后,在宣判或当事人提出上诉、申请复议、申请再审、申诉时,针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就证据采信、事实认定、裁判理由、法律适用等方面提出的疑问,由法官进行答疑释惑,促使当事人服判息诉。

2023年,衡水市两级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居全省第一,审判质量管理质效居全省第三,人民群众满意度连续四年居全省法院前列。

建章立制,提高判后答疑规范性

“彩礼是他自愿给我的,凭什么退给他?”“我俩没登记、没同居,才订婚几天就吹了,彩礼少一分我也不干!”近日,冀州区法院经审理对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件作出判决,当事双方均对判决心存疑虑。

承办法官主动就双方存在的疑问和判决的法律依据进行详细解疑,同时真诚地从情感角度化解当事人“心结”,最终促使当事双方息诉止争,避免了“一案变多案”。

如何让司法裁判“文本法”成为符合包括当事人在内的人民群众感受的“内心法”?

4月19日,在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左一)解答当事人在判决后的疑问。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创制“判后答疑书面答复”,变“被动答疑”为“主动答疑”,引导当事人正确认识裁判结果,理性行使申诉权;冀州区法院结合“冀时语”平台、“婚调微家”等拓宽判后答疑·释法明理工作人员主体,制作判后答疑流程图,引导当事人主动适用判后答疑制度,实质解决纠纷;武邑县法院创制《判后答疑告知书》,在送达判决书的同时,向双方当事人送达《判后答疑告知书》,确保每个当事人都能知晓享有判后答疑的权利。

为进一步提高审判质效,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制定《关于案件判后答疑·司法释明实施规定(试行)》及其《补充规定》,从制度层面不断规范完善,确保做到此项工作的规范运转。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要求两级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判后答疑窗口或答疑工作室,并做到判后答疑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形成文字笔录附卷,确保判后答疑工作落地运行。

专设窗口,扩大判后答疑覆盖面

“法官,你这么一说我就想开了,我们也不上诉了,今天回去我就抓紧想办法筹钱给对方。”日前,在武强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判后答疑窗口,被告人老吴握着张法官的手说。

原来,老吴所在的公司因为买卖合同纠纷被原告起诉,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因违约金问题存在不同意见。接到法院判决后,老吴看到对违约金进行支持,一下就急了,便要去找法官“说道说道”,并随即提起上诉。张法官主动约老吴到法院来,对其疑惑进行释法明理。最终,老吴解开心结,一起纠纷最终案结事了。

2023年8月以来,衡水市两级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均设置判后答疑窗口或答疑工作室,以满足当事人对判后答疑的司法需求,并明确诉讼服务中心为判后答疑管理部门。答疑法官应当在约定好的时间进行答疑,帮助当事人合理预判风险,并引导当事人正当行使权利。当事人对案件承办法官答疑不满意的,可以申请再次答疑或申请由庭室负责人进行答疑,也可以申请由院领导进行答疑。

“自从判后答疑窗口设置以来,我们做到了不仅仅群众诉前立案来进行法律咨询,判决以后,申请答疑解惑也能找到具体办事的地方了。”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朱跃林说。

截至今年3月15日,衡水市两级法院以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对1195件案件开展判后答疑2000余次,通过判后答疑减少上诉案件537件、申诉案件53件,案件上诉率、申请再审率下降明显。

数字赋能,推动判后答疑提质效

近日,景县法院审结的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被告保险公司在收到一审判决书后,向该院提交上诉状。李法官收到上诉状后,积极进行判后答疑,针对保险公司提出的质疑一一予以详细讲解说明,面对法官出具的翔实证据、材料,被告保险公司最终认可了该判决,当场提出不再上诉并撤回上诉,并主动按期履行了赔偿义务。

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进一步强化督促指导,要求未经答疑的上诉案件,必须经过答疑并记录在卷后,中院才予以立案;凡是申请再审的案件,均应向申请人做好答疑释法工作。中院立案庭还通过制发工作简报、进行通报等方式不断推进该项工作走深走实。

4月19日,在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当事人介绍如何通过网上沟通渠道“ 码上通2.0”系统让法官答疑解惑。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此外,当事人还可以利用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研发的法官与当事人网上沟通渠道“码上通2.0”系统,要求承办法官网上进行答疑解惑,法官需在3个工作日内进行回复。亦可通过“12368一号通办”平台,提出答疑申请,法官将根据当事人要求以方便当事人的形式进行答疑。

据了解,判后答疑·释法明理工作机制全面运行以来,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普遍感受到,虽然上诉的当事人对案件事实仍存不同意见,但很少有当事人再向二审法官说一审法官的“坏话儿”了,反而说一审法官为案件办理确实“费劲儿”了。

事实证明,凡是经过判后答疑的案件,即使当事人仍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提起上诉或申请再审,但与办案法官的对抗情绪大大降低,对法院工作的理解认可大大提升。

同时,判后答疑过程中,当事人一旦解开“心结”,也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履行生效裁判,申请执行率将得到有效降低,在执行过程中,通过释法明理,也能争取双方当事人的理解支持,减轻执行过程中的对抗冲突,减少执行异议衍生案件等。

此外,判后答疑·释法明理工作机制也是强化普法宣传的有效渠道,能让当事人、当事人的身边人更好地理解法律、遵守法律,进而自觉维护法律。衡水市两级法院将通过及时有效的判后答疑,就地解决群众合理关切和正当疑问,切实将“三源共治”要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审理一案、释明一案、带动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河北日报记者邢云、陈凤来)

 

责任编辑:李瑾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