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新闻湖城要闻

河北故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2022-03-07 14:56:57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河北新闻网讯(吴保利、王希录)近年来,衡水故城县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党组织引领,把农民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产业发展起来,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构建村集体同群众之间利益联结机制。2021年全县增加村集体收入200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超5万元的村达到95%;10万元以上的村201个,达到37%。预计2022年底新增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78个,最终全县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379个,占全县的70%。

开发闲置自然资源稳定增收。故城县凭借闲置土地、坑塘等自然资源,开发增收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一是渔光互补项目。如武官寨镇利用23个村的62个村集体坑塘,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每个坑塘增收3.5万元,23个村增加村集体收入200余万元;二是全县村集体拆除闲置宅基地或残垣断壁1000余处整合土地近300亩,发展酸枣仁苗木种植,每亩定植100株,三年后每亩年产1000斤,按每市斤2.5元价格回收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三是闲置宅基地复耕后,在自然资源规划局争取增减挂钩项目;四是光伏发电+光伏下土地利用,利用光伏板下土地,通过“村集体+”方式实现增收,武官寨镇大唐发电项目占地2500亩,涉及20个村,每村年增加集体收入12万元;军屯俊能发电占地2000亩,辛庄三峡发电占地2000亩,每村年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五是正大肉鸡家庭农场养殖模式,建设70座现代化标准农场养殖肉鸡每个单批出栏15万只肉鸡,年出栏6批90万只肉鸡,每只鸡平均净利润1.5元,年净收益135万元,扣除60万元年度场地租金,单场可实现75万元净收益。70座家庭农场全部投产运营后,全县村集体年可增收525万元。

发展产业促进增收。该县把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相结合,与块状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促进产业发展中增加村集体收入。一是通过与北京新发地合作,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在2021年建设50个大棚的基础上,在三郎镇、青罕镇、武官寨镇、郑口镇再规划建设50个大棚,同时,发展露地菜5000亩,打造新发地蔬菜生产基地,打造新发地故城品牌;二是发展高油酸酯花生种植,与大国食安合作种植高油酸酯花生,已在饶阳店镇、西半屯镇、三郎镇、青罕镇、武官寨镇、里老乡摸底调查,规划种植面积25997亩;三是发展板蓝根种植,与以岭集团合作种植板蓝根,2022年规划发展5000亩。

创办村级服务实体经营增收。围绕村域产业化经营,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等服务,或开展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服务,或通过开展购销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一是“五位一体”经营模式,即:“党支部引领+农户土地入股+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经营+龙头企业订单收购+银行保险助力”,由村党支部牵头,确定保底收益后,将农民土地入股到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对土地进行规范整理、格田成方,统一开展大宗农作物种植,同时植入保险机制,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集中购买种子、肥料,统一耕作,在规模化经营中获取差价收益。获得收益按保底收益和效益分红的方式进行再分配。如:郑口镇西曹官村、三郎镇西牟村、房庄镇潘屯村已获得成功实践。二是利用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对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进行托管经营;三是与农商通合作对土地进行托管,种植花生;四是与县社或山东土地集团合作,利用“固定租金+组织费用+分红”模式,种植优质麦+糯玉米。即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将农户入股的土地,采取“固定租金+组织费用+分红”的方式再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固定租金作为农户的保底收入,村集体获得组织费用,每亩地形成的净收益再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红。目前西半屯李庄村合作800亩、青罕镇石西村合作1000亩、吴夏庄合作700亩、辛庄乡高小营村合作1000亩,合作成效良好。

责任编辑:张汉枫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