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新闻>>衡水县市区视窗>>

河北阜城推行土地托管 有效破解农村种地难题

2020-11-23 15:09:28 来源:衡水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地保姆”让种地省心又赚钱

——阜城推行土地托管有效破解农村种地难题

初冬,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崔家庙镇王怀玉村的700多亩冬小麦一派绿意。“播种机械化、追肥无人机、收割有人管,咱真成了‘甩手掌柜’。”不少村民悠闲地说。

这种悠闲源自于阜城县推行的土地托管服务。

阜城县是河北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随着年轻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情况日益严重,农民不愿种、不会种、种不好等问题逐年凸显。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阜城县积极探索政府引导、部门指导、镇村主导、专业合作社深度参与的方法,大力推行土地托管服务模式,有效破解农村种地难问题。

当前,正值小麦入冬管理的关键期。阜城正丰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加紧准备灌溉工作,确保冬小麦安全越冬。

正丰合作社是阜城县第一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作社,为阜城县3个乡镇、65000亩地提供社会化服务,带动了80个村庄、5000余农户走上致富路。

阜城县依托合作社大力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培育了农民种植合作社、农机农民合作社和无人机飞防合作社三支托管队伍。这三支队伍既分工又合作,注册会员7万余人,可提供“种、药、肥、水、耕、播、防、收”全程服务,实现了让专业队伍干专业环节,提高了耕种质量,避免了合作社重复投入。

“目前阜城县10万亩土地实现了托管,但我们的托管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实际分为‘保姆式’全托管和‘菜单式’半托管。”阜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丙敬介绍,“保姆式”全托管包括农资购置、统防统治、机耕机收等农业生产全链条服务;“菜单式”半托管则根据农民个性需求,进行“私人”订制,对农民干不了、干不好的薄弱环节进行托管。

合作社在开展托管服务时,实施统一购置农资、测土施肥、节水灌溉、防治作业和智能监测。“五统一”节本增效——合作社在农资生产厂家直接统一进货,减少了中间环节,同时由于科学施肥、施药,降低了生产成本,以上两项每亩每年可减少农资投入50元左右,阜城县累计减少投入2600万元。此外,耕、种、防、收四个环节的农机作业、飞防作业每亩可节约支出25元,阜城县累计减少支出1300万元。

阜城县还积极推动托管服务由产中向产后环节延伸,以县内5个国家粮食储备库为依托,以阜星现代农业园区为龙头,以20个粮食收购站为网点,不断提高农产品烘干、储存、收购等环节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打通农民增收的“最后一公里”。

“省心省力,心里踏实,我把家里的8亩地都托管出去了。”王怀玉村村民王志德说,合作社制订各个服务环节的作业规范,并以明白纸、告知书等形式告知农民,接受大家监督。让他更高兴的是:土地托管实现了“一地两收”————生产托管保底收益和生产托管后剩余劳动力的打工收入。按照托管协议,王志德一年可收获两季粮食,其中玉米按600公斤/亩分红,小麦按450公斤/亩分红,不再被地所“捆”的他外出打工,每月还有4000多元的“工资”。

王志德现象具有一定普遍性。土地托管让农民收获了看得见的实惠,有劳动能力的农民既可以在合作社打零工,又可以到县城、乡镇驻地务工。据统计,土地实行托管后,阜城县形成“半工半农”“九分工一分农”的农村劳动力达到29700人,每年在二产、三产务工收入达到5.4亿元。

此外,土地托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等要素导入农业生产,切实解决了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促进了农业高质量发展————

合作社使用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治,推广配方施肥、机械化精准施肥,改变了过去盲目过量、不均衡施肥的习惯,提高了肥料利用率。2020年,阜城县化肥、农药使用同比减少5.5%,小麦秸秆还田率100%,玉米秸秆还田率85%以上。

土地的集中管理,加快了新机械、新装备的应用。去年以来,阜城县共利用上级农机补贴资金1700多万元,拉动农民投入近4000万元,新购置各类机械700多台套,其中新机械、新装备占85%。农机、无人机在满足本县托管服务的同时,还将业务拓展到了周边市县。

合作社同科研机构对接,推广优良品种25个,阜城县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实现了农作物增产。

土地托管,也推动农民种植合作社、农机农民合作社、无人机飞防合作社实现了抱团发展,为农业的发展注入活力。“目前,我们已整合组建农业生产全链条托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10家,固定资产达1.2亿元,具备了开展全域土地托管服务的能力。”何丙敬说,他们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因地制宜稳步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域土地托管,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记者段文雅)

来源:衡水日报
责任编辑:王学峰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