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新闻>>河北日报衡水专辑>>

河北衡水市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从采到引,呵护碧水清流

2020-09-22 09:33:2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陈凤来)“好久没这么痛快地用河水浇地了!省钱又方便。”日前,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赵家圈镇韩家洼村的张英超看着自家的庄稼“喝”上了小西河的水高兴地说。近日,衡水市将市区中水导入小西河用于农田灌溉,目前已有10多个村用上了小西河内的水,小西河沿线农业灌溉辐射面积达1万余亩。

“利用中水灌溉农田,改善了生产条件、降低了灌溉成本,还避免了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涵养了生态。”赵家圈镇党委书记徼长宁说。

从采水到引水,近年来,衡水市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通过下大力实施“节、引、调、补、蓄、管”六大治理举措,截至去年,压减地下水开采量7.34亿立方米。今年初,衡水市制订了《衡水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2020年度实施计划》,提出实施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农业灌溉水源置换、城镇江水切换、河湖连通清理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五大工程,力争实现年压减地下水开采量1.3亿立方米的任务目标。

●实施河湖连通工程,修复水生态环境

河内水波荡漾,岸边草色青青。走在滏阳河彩虹桥段河堤上,满眼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三五成群的人们,或在河边漫步,或在健身锻炼……悠然自得地享受着如画的美景。

初秋时节,滏阳河治理效果初显。经过夏天几次强降雨后,滏阳河的水位不断升高,具备了行船条件。日前,衡水市重点工作大督查办公室第三组及衡水市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从衡水高新区北外环桥下乘船出发,一路向北进行督查。此时,经过生态修复后的滏阳河绿水盈盈,犹如一条蜿蜒的玉龙,向远处延伸而去。督查人员来到武强县东岔河村附近看到,经过整治,这里通向河道的排污口已经被封堵,河道生态正在逐步恢复。“以往农村旱厕、养殖场以及小化工厂偷偷往河里排放污水,河水又红又黑。”督查组组长丁绍信介绍。

滏阳河水质的改善,得益于衡水市实施的河湖连通工程。滏阳河衡水段流经衡水市4个县(区),境内河道总长135.7公里。以前,由于部分河段污染、淤积严重,缺乏必要的连通,造成河道干枯,影响了外引水调配以及雨洪资源利用。今年以来,衡水市把滏阳河清理整治作为水污染防治的重要举措,将其中105.7公里列入今年清理整治范围,筹集资金1.6亿元,加快实施清理整治工作。启动全线清淤工程、对沿岸违建和垃圾进行清除、清理整治河道……经过治理,滏阳河多年来积累的淤泥被彻底清理,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滏阳河河道治理是衡水市河湖连通工程的一部分。按照全域治理的目标,衡水市启动了市县水资源均衡集约利用规划编制,组织各地开展河湖清理整治项目谋划,安平、饶阳的滹沱河清理整治项目,冀州、桃城、武邑、武强、高新区的滏阳河清理整治项目,枣强、故城的清凉江清理整治项目均被列入省2020年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补水河道清理整治项目库,滹沱河、滏阳河、清凉江涉及的9个县(区)段均被列入2020年清理整治范围。目前,衡水市河道清理整治项目投资完成率达93.8%,其中清凉江枣强段、故城段,滏阳河桃城段、武邑段、武强段,滹沱河安平段、饶阳段已完工。

“衡水整个河湖连通工程完工通水后,补水工程也将启动。”衡水市水利局四级调研员邓义恩介绍,届时滏阳河、滹沱河、清凉江将形成水面面积12平方公里,蓄水总量达到2389万立方米,正常年份可回补地下水1410万立方米,不仅灌溉更加便捷,水生态也将有效修复。

给取水井上“户口”,强化取水管理

合上电闸,不到5分钟,汩汩的河水就通过接到地头的防渗管道流进了田里。“多亏村边的武北沟里蓄上了卫运河水,不但让我们省了钱,还结束了家家户户熬夜排队用机井浇地的日子。”故城县三朗镇东原隰村的耿风鱼说。

61岁的耿风鱼是东原隰村的村主任,他几乎每天都要到村边的泵站看一看。“泵站是全村1380亩地的命根子。”他说,村里的两眼机井都有标识认证,自泵站建好后就关了。现在用河水浇地,村里有浇地服务队,浇地的水费和管理费加在一块儿,也比原来用井水浇地便宜得多。用河水浇地,省时、省工、省钱,而且庄稼长势好、产量高。

为强化取水管理,近年来,衡水市大力开展了取水井清理排查和电子标识认证工作,给每个取水井都上了“户口”,成为开展地下水压采工作的重要抓手。今年4月,衡水市按照“整体统筹、逐井巡查、现场定位、实时登记”的要求,逐地、逐井开展了摸底排查,实地采集包括地理坐标在内的取水井基础信息,现场通过App在线登记,做到有井必查、一井不漏、信息准确。

衡水市根据城镇、乡村取水井分布情况,综合分析地下水超采区、南水北调受水区、城乡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地表水水源、实施旱作雨养区域等因素,统筹考虑取水井所在地区、用水户类型、水质水量等实际,针对存在问题,区分情况,一井一策,清查到位、规范到位。衡水市水利部门统一制作了取水井信息电子标识牌,做到一井一牌、一牌一码。取水井电子标识牌安装完毕后,现场进行标识牌二维码绑定,完成取水井信息系统录入工作。

同时,本着“应关尽关、先供后关、关管并重、能管控可应急”的原则,衡水市加快关停城镇自备井和农灌井步伐,在利用地表水灌溉水源有保障的区域和退耕还林还湿区域,对农业灌溉机井实施封填;在旱作雨养区域,对农业灌溉机井实施封存;在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对农业灌溉取用深层地下水的机井有计划予以关停。近年来,衡水市累计关停机井7059眼,其中工业机井531眼、生活机井847眼、农业灌溉机井5601眼、地热井80眼。

衡水市计划到2022年再关停机井10050眼,城镇规划建成区内自备井全部关停。同时,对现有机井进行精准管理,利用大数据形成“电水互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维护好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站网,实现规模以上取水口在线监测全覆盖。

生活水源置换,让群众都喝上长江水

近日,记者在景县留智庙镇义和庄村看到,每根十几米长的输水管道已经有序摆到施工现场,施工中新挖出的泥土都覆盖了防尘网。挖掘机开沟、对焊机焊接、地形高程测量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这是景县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2020年度农村水源置换项目的一处工地。工程完工后,3个乡镇的生活用水水源将由深层地下水置换为南水北调的长江水。

近年来,衡水市把用足用好长江水、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乡村振兴发展和脱贫攻坚成效的大事要事来抓。2016年以来,衡水市累计争取省级以上压采专项资金14.1亿元,用于实施水源置换项目。截至目前,衡水市枣强县、景县、饶阳县、武邑县、安平县、桃城区、滨湖新区约105万农村人口喝上了长江水。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衡水市按照“统筹规划、城乡一体”原则,因地制宜采取配套、改造等方式,优化工程建设方案。饶阳、安平等南水北调地表水厂供水能力能满足农村饮用水需求的,实施地表水厂和农村水厂连通工程,利用原有农村供水管网将江水送至用水户。桃城区、阜城等南水北调地表水厂供水能力不足的,新建、扩建水厂并连通管网,安装水处理设备,将江水净化消毒处理后送至用水户。

为确保水源置换工程良性运行,衡水市规范工程管理,出台了《衡水市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全面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水利部门监管责任和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各地均设立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运行专管机构,充实管理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工程运行管理和供水服务。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衡水市向社会公布了农村饮水监督电话和举报邮箱,1000人以上供水水厂均设置公示牌,实行管理单位、责任人、供水服务电话“三个公开”。

今年5月以来,衡水市还成立了10个核查组共100余人,对衡水市所有县(市、区)所有乡镇1895个村的饮水问题,全面开展市级核查核实工作,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目前,衡水衡水市332万农村人口全部纳入生活水源置换范围,力争到2021年,全部实现水源置换,群众都能喝上长江水。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学峰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