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新闻>>河北日报衡水专辑>>

河北衡水建立健全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微探访“

2020-09-08 09:25:2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陈凤来)“合作社+农户”、电商扶贫、扶贫车间……河北省衡水市在脱贫攻坚中,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由政府主导搭建产业平台,积极发展畜养、种植等特色产业,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产业项目,逐步建立起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长效机制,多途径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农业园区:红高粱映红农民增收路

初秋时节,在阜城县崔家庙镇西曲庄村的田野中,绿油油的高粱迎风摇摆。贫困户曲宝路看着眼前的场景高兴地说:“跟园区签了收购合同,种高粱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2016年,阜城县以阜星科技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和知名酿酒企业进行了多次对接后,瞄准酿酒用红高粱市场缺口,开始大面积推广高粱种植。园区精心选择了高产抗旱的酿酒专用糯高粱——冀酿2号,采用“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方式进行种植。通过“八统一分”的经营模式,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测土施肥、统一灌溉、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获运储、统一品牌标识、统一销售,分户承包生产,实现了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户分散经营的有机结合。

他们聘请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专家为技术顾问,每年春季播种前对农户开展技术培训,种植过程中对高粱生长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高粱主要有蚜虫和钻心虫两大病虫害,我们采取赤眼蜂生物防治,一亩地只需放两小片蜂卡,用牙签别在叶子背面,一个人半天时间可以轻松施放几十亩地,比农药防治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操作更加简便。”阜星科技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殷三强说,因为绿色无公害,贵州、四川的知名酒厂纷纷提前订购红高粱。

到了收获季节,沉甸甸的高粱穗就会映红农民的笑脸。“一亩地能产1300斤,机械收割后直接拉到园区售卖。经过几年发展,阜城高粱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万亩,亩均收益达到1400元。”殷三强介绍。

有了增收的产业,还要让贫困户加入进来。阜城县扶贫办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高粱面积的大小,在园区以每户5000元至1万元不等的扶贫资金入股,园区每年按照9%的比例予以分红。靠着高粱种植,全县共带动5000余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

●“种养结合”:特色农产品带来好日子

每天清晨天微微亮时,景县杜桥镇冯沙窝村村民杨振国就开启了一天的劳作:喂牛、下地干活……忙得不可开交。

“喂了7头小牛、8头大牛,这15头牛可是宝贝,怠慢不得。”杨振国觉得浑身是劲儿。

杨振国从村里最穷的人家变成了富裕户,如今,他年收入近10万元。几年前,他家则是另一番景象。“当时,俺父亲得了脑梗,还有一个无儿无女的大伯脑出血,两个人都瘫在炕上,一个在东屋、一个在西屋,俺把所有精力都花在照顾两个老人身上。”原本在天津打工的杨振国不得不放弃工作,回到家乡,挑起重担。

两个卧床的老人,加上两个年幼的孩子,断了经济来源的杨振国一筹莫展。为了维持生计,杨振国在朋友那里赊了5头牛犊饲养。2016年前后,他的父亲和大伯相继去世,他家也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队的帮助下,杨振国家开始出现转机。

“以前买牛犊的钱都拿不出,现在养牛政府给补贴,光补贴就能领1万多元。”杨振国说,有了这些钱,他的信心更足了。为了储备养牛的饲料,去年在村委会的照顾下,他承包了20余亩土地,再加上自有耕地,共种植大豆35亩。他还搞起了多种经营,在房前屋后和地里种上了核桃树和桑树。最近几年,他靠着“种养结合”,每年收入和各类补贴加起来有近10万元。

“这不,牛还没出栏呢,就有人提前来订购了。地里种的桑葚和玉米新品种都是特色种植,也不愁销路。”说起未来的“钱景”,杨振国乐得合不拢嘴。

●家门口就业:地道农民成小提琴刷漆高手

日前,在武强县嘉华乐器公司的小提琴生产车间里,黄国权正一丝不苟地给小提琴上漆。合作方德国GEWA乐器公司专家托马斯竖起大拇指,对黄国权的手艺连声称赞。

今年50岁的黄国权是嘉华乐器公司的业务骨干,有一手喷漆的好手艺。在托马斯眼中,黄国权的产品代表着免检。

谁又能想到,这位技术顶呱呱的业务骨干,几年前还是武强县豆村乡黄屯村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

曾经,他靠着4亩农田维持生计,女儿要上学、一对双胞胎儿子要花费,自己又因左臂受伤不能干重体力活,家庭境况十分窘迫。

几年前,嘉华公司从天津疏解到武强。为更好地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和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武强县扶贫办找到企业负责人,希望能够多聘用一些贫困户,对方很爽快地答应了,黄国权成为受益者之一。2016年,黄国权把家里的土地承包出去,正式入职嘉华公司。

和公司其他300多名本地工人一样,黄国权之前没接触过乐器,文化水平也不高,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他们跟着德国来的专家认真学习乐器制作的选料、拼版、油漆、装配等各个工序。要强的黄国权用心学习、反复揣摩,一个问题经常琢磨到凌晨,很快就从众多工友中脱颖而出,并被委以重任——到技术含量较高的刷漆工序工作。

黄国权勤奋、好学、不怕吃苦,技艺也渐入佳境。2019年,在一次产品检验中,托马斯发现一件小提琴成品的刷漆纹路可以和国外大师级的作品媲美。当得知这是由黄国权刷漆的产品后,他马上找来黄国权的其他产品。托马斯发现,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艺术水准,黄国权的产品都无可挑剔。黄国权一举成名,成为托马斯眼中的“免检”标志。

随着技艺不断精进,黄国权的收入也逐渐增多,从刚开始的2000元/月升到现在的5000元/月。“有了稳定收入,家里的日子也过得红火起来。”黄国权说,现在孩子们耳濡目染也开始学习乐器,他最大的理想是有一天,孩子们能用上他亲手制作的小提琴。

●电商助力:“跑步鸡”跑出脱贫加速度

或闲庭信步,或雄赳赳气昂昂地四处“巡视”……在武邑县清凉店镇鲍贤兰村的“京东跑步鸡乐园”内,大片林地绿意盎然,林下黑橙相间的小公鸡个个精神抖擞,好一派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

项目负责人何晓飞介绍,“京东跑步鸡乐园”占地400亩,全部采用林下散养、定量运动模式,饲养密度比普通散养鸡低很多。该项目年出栏“跑步鸡”5万只,已帮助453户贫困户脱贫。

2016年,武邑县政府积极与京东合作,共同谋划扶贫“跑步鸡”生鲜农产品项目,并确定了线下生产、线上直销的产业模式。该县在清凉店镇鲍贤兰村旁的林地建设散养基地“京东跑步鸡乐园”,并引入保险机制,为贫困户规避风险,确保收益。

平台引来了,武邑县成立了电商运营公司和邑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将几百户贫困户认领的柴鸡集中起来,由专业人员统一饲养。他们配备了专门的医护人员,实行全程品质控制、全程用户监督、全程质量追溯的“三全”管理,鸡舍周周消毒、鸡群月月检疫。合作社每月向140余户贫困户采购9万千克谷物、4万千克果蔬用作饲料,户均增收400元。除了供应鸡饲料,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可以到基地打扫鸡舍、干点零活,按天取酬。

京东为每户贫困户提供4500元免息贷款,用于购置鸡苗、饲料等,让贫困户无成本迈出产业脱贫第一步。贫困户每户可认领100只柴鸡,集中散养约160天后,京东按每只100元的价格回购,每只可为贫困户带来30元收益。目前京东“跑步鸡”已成为京东生鲜销售主打高端产品,贫困户实现了持续稳定增收。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学峰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