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新闻>>衡水·生活>>

李想进的“逆袭之路”

2020-08-27 09:41:56 来源:衡水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走进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大尹村镇索庄村李想进的家,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四方小院儿、精心培育的各式绿植、贴着白色瓷砖的二层小楼,一看就是个殷实的小康之家。谁能想到,就在5年前,他们一家还挤在四间旧房子里,一到阴天下雨就心惊胆战。每当提起这些,李想进总是感慨万千:“多亏了党的扶贫政策,让我们一家告别了贫困,过上了安稳日子!”

5年前,李想进因父亲患病欠下了十几万元债务,母亲有慢性病常年吃药,大儿子上学,妻子在家照看小女儿,全家只有他一个完整劳动力。他考虑过外出打工,但是家里离不开,做买卖又没本钱,只能靠着几亩地,种些玉米、小麦等作物维持生活。全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举步维艰,仅有的四间旧房也急需修缮。每天早晨一睁眼,李想进就为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发愁,虽然正当年,但状态却像一个小老头儿。

2015年底,索庄村在精准识别贫困户时,把他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定点扶贫单位饶阳县农行的主要领导和驻村工作队专程到他家看望,给他们送去了慰问金、米面和生产物资,当场表示会对他家进行针对性、持续性的帮扶。说实话,李想进心里没底,穷了这么些年,说富就能富?工作队和村“两委”十分注重对李想进的心理疏导,他们认真了解了李想进的家庭年收入情况、居住条件、种植结构,为他讲解产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扶贫政策,根据他的实际情况为他谋划脱贫措施。他们的耐心和信心,为李想进黯淡的生活射入了一丝曙光。

李想进家最缺少的是劳动力和资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作队和村“两委”为他量身打造了发展蔬菜大棚脱贫致富的计划,还为他协调了产业扶贫资金5000元和5万元的小额贷款。有了资金,李想进开始平整土地、挖沟,买来钢架、竹竿、薄膜,张罗着盖大棚。白天时间不够,晚上接着干。劳动力不够,村干部、扶贫工作队、街坊四邻齐上阵。当年,李想进就建成了两个大棚。

“那一年,我天天吃住在大棚里,一心就想着把大棚管理好,多多挣钱,把家里的窟窿补上,再打个翻身仗。”李想进暗下决心,决不放过这次难得的脱贫机会,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大棚建起来了,李想进细心呵护着每一棵黄瓜、西红柿苗,镇里派来农技人员,从育苗、栽培、管理等各方面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眼看着它们从幼苗到开花、结果,李想进把全身心都放在大棚种植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批蔬菜收获了。李想进每隔一天,就要骑上电动三轮车,载着刚刚采摘的几百斤新鲜蔬菜,赶往5公里多的农贸市场销售。虽然辛苦,但一次千把块钱的收入给了他巨大的动力,他一进大棚就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当年,他家就比往年增收15000元,全家人都乐得合不拢嘴。

李想进脑筋活络,有驾驶技术,对蔬菜销售有一定经验,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又鼓励李想进购买了一辆厢式小货车,与村里的贫困户马红亮到保定、寿光、北京等地收售贩卖蔬菜。由于他们能吃苦肯用心,销售品种从少到多,销售规模从小到大,收入也是水涨船高。就这样,李想进忙完了棚里忙运输,一年下来算算账,贩运蔬菜经营的收入竟然比种植蔬菜大棚的收入还要多!

2017年,李想进实现了稳定脱贫。他不仅还上了欠债和贷款,还购买了面包车和厢式货车,盖起了两层漂亮的楼房,添置了时兴的家具家电,小日子越过越红火。从吃国家补助到用“两条腿”跑路,李想进在致富的道路上成功“逆袭”!

一人富不算富,乡亲们都富起来才是好生活。富起来的李想进毫无保留地把致富经验传授给村里其他人,带动本村李永俭等人搞起棚室葡萄和蔬菜,他本人也被评为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每当提起这些,李想进充满感恩。他常对人说:“咱们赶上好时候了。国家有好的扶贫政策,县乡免费提供技术,只要肯劳动,往后的好日子还长着呢!”(李彦芬

来源:衡水日报
责任编辑:王学峰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