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新闻>>衡水组织在线>>

百姓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记武强县手套加工产业联合党支部书记葛万凯

2020-08-17 16:41:2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图为葛万凯(右)在扶贫车间指导工人缝制手套。 李影摄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翟一杉 苏小立、李影)“为降低疫情对销量的影响,我们积极开发新渠道,线下转线上,通过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进行销售,7月31日我们联合党支部交付了一批30万双的外贸订单!”说到最近的手套销量,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手套加工产业联合党支部书记葛万凯甚是欣慰。

武强县的手套加工行业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行业初期以家庭作坊为主,由于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与标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行业两次跌入“寒冰期”。为了规范行业秩序,促使手套加工行业健康良性发展,武强县将手套产业链上的13名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武强县手套加工产业联合党支部,由葛万凯任支部书记。同时,党支部依据个人特长,将13名党员分别置于业务联系、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建立‘支部+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业务精英。

为了解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兼顾县域所有加工户的收益,党支部制定了“两统一分”经营模式:统一购置原材料、统一销售产品,分配式订单。“我们制定了武强县手套加工行业自律公约,这样既可以避免恶性竞争,又能够规范行业秩序,有利于我们的产业健康发展,百姓稳定增收。”说到手套联合党支部,葛万凯满是欣慰与自豪,“我们党员干部要为老百姓解难题,帮着他们找准致富方向,做百姓致富的领路人。”

为了提质增效,葛万凯带头改进机械,为了定制手套袖口扦口机,他联系了多家南方的毛呢厂商,结合手套加工需求研发机械设备,定制而成的手背花型双针机于2016年左右成功应用在手套加工环节中,这在当时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为了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机械的操作技能,他多次与厂家沟通,将技术人员请到了车间里,手把手教授操作手法。田沙洼村古稀之年的田金栋老两口,在支部党员的耐心指导下,学会了使用半自动钉扣机加工手套腕带纽扣,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目前武强县的30多家手套加工企业全部用上了这种机械。

机械化生产取代了传统的家庭手工作坊,市场竞争力提升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利润率高了,企业效益好了,老百姓的收益多了。“以手套袖口扦口为例,手工作业时,人均每天扦口100多双,0.4元/双,人均每天收入40元左右,改用扦口机作业后,人均每天扦口1000多双,0.1元/双,人均每天收入100多元,而且机械作业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产品质量的整齐划一。用咱老百姓的土话来说,‘出活快了,挣钱儿多了。’”说到机械化带来的好处,葛万凯深有体会。

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手套产业带来的红利,葛万凯联系到县扶贫部门,利用扶贫资金为每一个贫困户购买了一台价值2000元的缝纫机,2018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又在村子里建起了3座扶贫车间,吸引群众就近打工。截至目前,武强县已经形成了以吴沙洼为中心,覆盖留寺林村、张沙洼村、解村等周边19个村在内的手套加工产业片区,产业从业人员2100人左右,年产手套2000万双,年销售额达1亿元,带动群众增收2000万元,其中3个扶贫车间吸引了附近10来个村子120人就业,年产量1000万双,产值5000-6000万左右,其中贫困户40多人,带动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2000元。

“现下国内市场基本饱和,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亚马逊、阿里巴巴等平台对接国外市场,努力提高国外市场占有率,将本地手套加工行业稳步做大,让老百姓稳定脱贫,长久脱贫,让更多的人享受手套产业带来的红利!”说到未来,葛万凯信心满满。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学峰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