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新闻>>衡水县市区视窗>>

河北阜城县打通河渠与农田连接的“最后一公里”

2020-07-27 16:32:07 来源:衡水头条微信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快了,快了!”

“真好,下回浇地咱也能用着湘江河里的水了!”

“俺隔三差五就来看看,恨不得现在就能看见渠里有水!”

近日,盛夏下午,虽然天气闷热难耐,但阜城县王集乡赵皮袄村东南角的湘江北支渠工地附近,聚集了十多个村民。他们正兴致勃勃地谈论眼前这条寄托农田灌溉希望的支渠。另一边,两台挖掘机和四辆拉土车正有条不紊地“接力”。

图为湘江北支渠疏通扩挖工程施工现场。

让村民津津乐道的这条支渠,位于湘江河王集段以北,从王集乡的其二庄村到姜庄村,长度7.2千米。今年6月初,河渠治理工作开始进行,除清理树木杂草外,还包括将支渠加深拓宽,以此增加引水能力。此段工程完工后,王集乡的其二庄村、崔杨庄、北张庄、赵皮袄村、小褚庄、王把什庄、樊阁庄、杨仲书庄、朱辛庄、姜庄共10个村的7000多亩土地就可以用通过湘江河引入的黄河水进行农业灌溉。

在湘江河王集段以南的小陈(庄)-大息(庄)干渠,同样的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此段工程完成后,王集乡6个村2000多亩土地和崔家庙镇9个村4000多亩土地可以使用黄河水灌溉。 

图为湘江北支渠工程施工现场。

用来引入黄河水的湘江河可以说是阜城县最长的“母亲河”,它从西南到东北贯通全县,全长41.7公里。湘江河与各干渠、支渠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雨水较为频繁,各村为了往湘江河排水,挖了多条连接湘江河的干渠、支渠。近年来,由于当地地表水资源逐渐减少,河渠排沥作用也逐渐降低。

平日里,村民种田只能用深井泵从机井抽取地下水来浇地,费钱又费力。近几年,县里每年都花数百万元至少两次引进黄河水,明年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又可通过大运河引来长江水。看着湘江河水常年都是满的,村民开始期待用渠水进行农业灌溉。让干渠、支渠发挥最大作用,让湘江河水流到农田成了当地村民盼望已久的事情。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一点也不容易。早在20多年前,阜城县拨款50万元在王集乡梁庄桥东的湘江河上修建了梁庄节制闸,但是由于干渠、支渠多年淤积,渠道底部升高,建了闸,水也引不到渠里,流不到各村。

即使工程量大,阜城县水利局也克服种种困难,经过多方协调,筹集资金600余万元,实施了阜城县2019年河渠连通工程。为了便于引水、分水、抬高渠道输水水位,使项目区的引水水源能够顺利进入周边渠道并在渠道中蓄水,工程除对14.87千米的渠道清淤疏浚外,还包括建设节水闸、进水闸、过路涵等在内的27座配套设施。

“项目是从去年年底开始实施的,因为疫情等原因,耽误了几个月,现在我们正加紧工期,预计今年8月中旬可以完工,等10月份左右农民灌溉就可以用上黄河水了。”阜城县水利局工程管理股股长尤朝明介绍。

说起此工程让各村村民日夜牵挂的原因,王集乡党委书记都玉芳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用机井水浇地一次一亩要花50多块钱的电费,但用渠水只需要花三四块钱。一亩地一次能省40多块钱,按一年浇地四次来算,我们乡受益的这将近10000亩地,一年省150万左右。大约涉及我们乡的1714户家庭,平均每户一年就能省875块钱左右。这些钱对于农民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而且以后浇地再也不用抻管子、排号了,这是一项最好最普惠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扶贫工程、生态工程!”

附近村民对工程的期待不仅是口头上的,还有行动上的。“你看那50多岁的老两口,经常开着小三轮,拿着镰刀,帮着清理渠道两边的杂草。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乡现在共清理了渠边两万多棵树木,平整河道两边土地32亩,工程过程中进行自来水改造920米。”王集乡党委副书记郭志峰指着正在清理杂草的村民说道。

作为阜城县第一个系统化治理干渠、支渠的工程,除了给村民节省电费之外,它还有很大的生态效益。随着地下水连年超采,地下水位年年下降,灌溉用水得不到保障,而这次引黄河水灌溉对于地下水压采、补充浅层地下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工程完工后,预计每年增加蓄水量30万立方米。

王集乡北张村党支部书记张秋生激动地说:“深井水浇地慢,水质也不好,黄河水浇地快,水质又好,粮食产量也高。用黄河水浇地一亩能增产一二百斤呢。”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相信此工程将彻底‘打通’河渠和土地连通的‘最后一公里’,将农民急盼、急需、急用的‘源头活水’送到田间地头。”阜城县水利局局长王焕新坚定地说道。

如今,当地村民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潺潺流水在渠内跃动着奔向农田、滋润大片庄稼的那天指日可待!

来源:衡水头条微信
责任编辑:王学峰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