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新闻>>河北日报衡水专辑>>

幸福衡水,民生事业越来越贴心

2019-10-21 09:01:5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壮丽70年·美丽新衡水

幸福衡水,民生事业越来越贴心


9月投入运行的衡水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成为衡水市又一地标性建筑。近年来,衡水市大力推进公益性民生工程建设,奥体中心、园博园、文化艺术中心等一大批打基础、管长远、利民生的公益性设施项目建设落地,以满足市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  记者焦磊 通讯员陈月振摄

曾经,衡水缺吃少穿,国家为集中扶贫复设衡水专区。如今,衡水所有贫困县相继摘帽出列,60余万贫困人口走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

曾经,衡水是个小县城,主城区面积只有11.3平方公里。如今,衡水拉开“一湖四区”组团型生态城市框架和发展布局,城市更加宜居,人民群众收获了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来,衡水市财政民生投资占比达到80%以上,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8736元和12493元,分别增长9.7%和11.6%,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和第三位。今天的衡水,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一幅安居乐业的美丽画卷徐徐展现在人们面前。

●打好组合拳,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4亩土地流转金4800元,合作社分红1000元,光伏发电收入5500元,在园区打工挣了18000元,共收入29300元,这是俺去年的脱贫账。”近日,在武邑县前张桥村,56岁的村民崔立红念念不忘的是党和政府让他有了好日子,如今虽然脱贫了,他仍然享受着这样的好政策。“虽说俺那口子患脑血栓不能干活,但有这么多来钱的道儿,感觉日子有奔头了!”

“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围绕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突出特色引领,实施产业带动,实现了扶贫产业长短结合、贫困户增收多重覆盖。”衡水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该市实施产业化扶贫入户工程,依托各县域优势产业,不断延伸菜、牛、禽三大优势扶贫产业链条,利用扶持贫困地区新增建设项目用地指标、金融扶贫“产业贷”等政策,支持饶阳新发地等300多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种养基地规模、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增强对贫困人口的带动力。

该市积极引导组建各类股份合作制企业,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力度,发展扶贫主导产业,把贫困群众变为拿“租金、股金、薪金”的“三金”农民。目前,注册的农业合作社达到14400家,921个贫困村实现了经济合作组织全覆盖。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因地制宜推动服装、皮毛加工、内画、剪纸、硬木雕刻等特色产业发展,发展家庭手工业2000多户。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该市打出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组合拳。今年3月,该市又对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和健康状况评估,由签约的家庭医生指导科学就医。目前该市已对1487名大病患者和7172名长期慢性病患者落实了各项健康扶贫政策。同时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实施“雨露计划”,为贫困学生落实“两免一补”“三免一助”等政策,确保2019年建档立卡家庭学生3295人资助全覆盖。制定了2018-2019年度农村危房改造方案,确保非贫困县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年底前全部完成。

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贫困人口中失能失养人员的供养难题日渐凸显。该市建立起以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为主体、专业医疗机构为辅助、民办养老机构为补充的集中供养模式,共排查出失能半失能人员3388人。他们将这些人员安排由贫困人口供养中心供养,提供生活照护。完全失能人员委托专业医院供养。“什么都不用操心,在这里吃穿住医都有人管,俺以前想都想不到啊!”近日,在阜城县特困失能人员城区供养中心,年过七旬的石书元老人说起如今的幸福生活,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提升基础设施,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不久前,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灰姑娘》在衡水保利大剧院上演,收获赞誉无数。带着女儿来赏剧的谢女士兴奋地说:“太好了,家门口有了高标准剧院,再也不用跑北京了!”曾经,她无数次和朋友结伴去北京,只为了让女儿看一场高水平的儿童剧演出。

如今,在滏阳河畔,绽放新颜的衡水市文化艺术中心矗立岸边,这是全市规模最大的公益性文化项目,汇聚了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四馆一院一中心”,成为全市人民创造文化、享受文化的重要场所。衡水市财政拨付资金保障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探索面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子。衡水大剧院委托全国剧院管理龙头企业——北京保利剧院运营管理。市图书馆也与全国最大的图书馆智能服务企业——北京艾迪讯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签约,成为全国首家采取社会化运营管理的地市级图书馆。

近年来,该市推进公益性民生工程建设,园博园、植物园、奥体中心等一大批打基础、管长远、利民生的公益性设施项目建设落地,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围绕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城”,大力建设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全市大力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休闲圈”。目前,共有各级各类体育场地5000余块、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14座,并依托衡水湖和滏阳河铺设了健步道和骑行道。今年9月,集体育竞技、休闲健身、商业娱乐、文艺演出于一体的衡水首座大型综合性多功能体育馆奥体中心投入运行,成为该市又一地标性建筑。

从去年开始,衡水在全省率先实行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政府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提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差额投票确定正式项目,再由政府组织实施并接受监督。在项目选择上,坚持“雪中送炭”,以当年能够使用为标准,承诺一件兑现一件、百姓受惠一件。去年确定了12项民生实事,今年确定了20项,各县市区也联动安排了民生实事,涵盖群众关心的就业、上学、医疗、养老等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水平和标准。今年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完成149.3亿元,同比增长16.5%。

做大做实民生事业,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自从建了这个日间照料中心、我每天都过来和老伙伴们下象棋、聊天,这确确实实是理想中养老的地方。”75岁的冀州区居民齐佩忻说。在冀州区长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已成了社区居民安享晚年的福地,他们委托有资质的河北众福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给老年人提供心理交流、身体理疗、文化娱乐的空间。

近年来,衡水市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实现年均增长10%以上的目标,城市低保保障标准达到7993元/年,是2013年(4188元/年)的1.9倍。农村低保保障标准达到4792元/年,是2013年(2120元/年)的2.26倍。2016年全市建立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填补了城市特困群众保障的空白。深入开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工程,新改扩建10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了“老有颐养弱有众扶”。

在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上,该市整合7家医疗卫生机构,成立了全省第一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衡水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推进医疗资源整合。“基层医院把受检者的影像信息传过来,就可以实时获得来自衡水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的诊断报告与专家会诊意见,避免病人来回奔波、重复检查,减轻了群众负担。”衡水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副主任杨再利说。

该市还在全国首创“功能社区责任医生服务签约”模式,成立30个责任医生服务团队,与200余个功能社区的6万余人签订协议,对签约人提供免挂号费、免健康管理服务费、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两免三优先”服务。

教育发展不均衡曾是百姓心中的痛点,今年该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3所,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88%。新建、改扩建中小学56所,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和超大班额比例分别降到15%和2%以下,义务教育发展实现了优质均衡。遵循教育为民的理念,该市主城区所有公办小学全面实施校内免费课后托管,下午延时1个小时放学,目前近4万名小学生参加免费课后托管,占在校生人数的98%,解决了放学家长接管难题。(记者陈凤来)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