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新闻>>衡水组织在线>>

退伍不褪色 整装再“出征”

2019-07-26 11:05:28 来源:衡水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退伍不褪色 整装再“出征”

——记阜城县郏林小营村党支部书记童长建

田静云 闫海雪

阜城镇郏林小营村地处阜城县西北角,西接武邑县,北邻泊头市,是地地道道的边沿村,没有产业支撑,基础设施落后,文化生活匮乏,急需一个带领他们走向红火日子的“领头羊”。

2018年初,31岁的童长建走进大伙儿的视野。这是一位在部队锻炼了五年的年轻人,因表现优异,曾获得3次优秀士兵、2次优秀班长、1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经过部队这座大熔炉的淬炼,童长建愈发沉稳干练,富有责任心,获得村民的一致认可。

2018年4月份,童长建开始担任郏林小营村代理党支部书记,不久正式担任了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带着退伍不褪色的优良品质,他将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精神付诸实际工作中,带领村民开启了郏林小营村的变革之路。

钱袋鼓起来

郏林小营村世世代代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村民生活水平远落后于周边村庄。底子薄、集体经济弱,村民靠天吃饭的意识根深蒂固。童长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变“靠天吃饭”为“靠地脱贫”。但是,“药方子”该怎么开?

童长建多次同驻村工作队、党员群众及贫困户代表们座谈交流,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参考周边村镇的致富经验,认为种植大棚作物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他组织村民去饶阳参观学习。回来后,在村“两委”班子的帮助下,村民把大棚建了起来。

然而,浇水却成了难题。童长建发现,村中机井多不能正常使用。他二话不说,立刻联系驻村工作队,积极与上级沟通,申请相关资金。“那段时间他都顾不得吃饭,不只是出去跑办,还经常加班加点写材料。”村里二队组长刘文义说道。经过努力,童长建终于带领村民修好了机井。

眼看着甘甜的井水浇灌了干涸的土地,大棚种植户的钱袋子一天天鼓起来,村民的种植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不到一年,村里已有20户种植大棚,发展起瓜菜大棚150亩,主要种植西红柿和西瓜。“以前种小麦、玉米,一亩地也就能收个四五百元。如今种植西瓜、樱桃圣女果,价格好的话,一亩地能卖到1万多。这一年下来,差不多能挣十来万吧。”家里种了5亩大棚的童振东笑意融融,“多亏了俺们童书记,有眼光,听他的准没错,种植户心里都很感激。”

“下一步,我将联系县扶贫办、供电局等相关部门,成立专门合作社,把农业结构进行再调整,争取让更多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童长建表示。

村子美起来

钱袋鼓起来了,村容村貌也得跟上。要想改变村子旧貌,就得有一支能征善战的班子队伍。如何能让村干部们团结起来呢?童长建心想:“村干部上班就得有仪式感,得先从办公室环境抓起。”

村办公室原来地理位置不好,一下雨就会漏水,水淹得地面都陷进去,下水道也会堵。童长建和上级部门联系,积极跑办,争取到3万元左右的资金,开始进行下水道改造。今年4月份,办公室安全有了保障。“以前一到下雨我们就会犯愁,现在我们一点都不担心了,小童真是能干,做什么都觉得是应该的,就算现在的办公室卫生也是他每天早起来打扫,一点儿怨言都没有。”说到这里,刘文义竖起了大拇指。

向前冲是军人的战斗本能。当童长建了解到财政部门对郏林小营村有4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时,便急忙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开会研究,如何最合理地使用这笔资金。“要想富,先修路。我们决定先把村里7条胡同的路面进行硬化。”说干就干,童长建将定好的计划反馈给上级。“现在白灰已经到位,下一步马上就开始修整了,争取让村民尽快看到水泥地面。”童长建说。

郏林小营村村民对这位勇往直前的“战斗书记”十分信任,于是配合着他的步调,让村子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以前房前屋后的杂树歪树变成了整整齐齐的树苗;以前主街上乱堆乱放的麦秸、玉米秸被村民搬到自家院里;村内的垃圾有专人清扫;村内街口安装了监控设备,村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年轻人做事就是有那么股子劲儿,认真果决、敢闯敢干,还关心群众,是个热心肠。俺们现在生活好了,全靠他!”村民马英对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连连夸赞。

文化火起来

童长建心里琢磨:钱袋鼓起来了,村子面貌跟上了,下一步该把村民的文化生活搞起来、把村民的精气神带动起来。

村里唯一的活动场地是文化广场,但是广场上的路灯一直是坏的。童长建找驻村扶贫工作队反映这一情况,争取到了1万多的资金,把广场上的灯全部换新。他还为村子争取到一个篮球架,安在了广场上。

传统大鼓在郏林小营村有着100多年历史,然而,现在只剩下一位老人还会郏林大鼓“点灯”技艺。“这大鼓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藏,不能让它失传。这片广场上理应响起郏林传统大鼓的声音。”于是,童长建开始鼓励村里年轻人学习传统大鼓,但少有人参加。这让童长建有些失落,但他并不服输,连天带着村干部们为年轻人做思想工作,用先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他们,终于有20多个年轻人开始学习郏林大鼓。

现在,一到农闲的晚上,广场上的灯就全亮起来了,村民也全都出来了。有跳广场舞的、有打鼓的、有打篮球的、有健步走的,俨然一派和谐景象。

生活热闹起来了,贫困户的心也被捂热了。“小童把村里的事情都办得特别好,只要有什么事需要解决,他会立刻去办,从来不拖泥带水。”刘文义佩服地说。

童长建在整理全村人口时发现,有2户大病致贫家庭的低保始终没有办下来,他立刻和镇上反映这一情况,积极为村民填写相关资料,终于给2户人家申请了低保。逢年过节,他还带着村干部去贫困户家里送米面油,打扫卫生。“贫困户要想脱贫,还是要自己做一些事。”上任这一年多来,童长建鼓励贫困户养牛、羊、猪、鸡等,村里的保洁员也是从贫困户中选择的。

“虽然离开了军营,但咱当过兵的人,啥时候都不能走了当兵的样!今后我会让村庄发展得越来越好,带领老百姓阔步奔向小康。”童长建对郏林小营村的未来充满信心。


来源:衡水日报
责任编辑:翟一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