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新闻>>衡水人文历史>>

故城赵庙村与东汉名臣赵苞(下)

2019-05-14 16:51:42 来源:衡水晚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宫瑞华

母亲这大义凛然的壮语,让赵苞万箭攒心,痛不欲生。他泪水涟涟,强忍悲痛,发出命令:“为了我大汉王朝,为了我黎民百姓,立即出击,务歼来犯之敌!”众军士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一个个义愤填膺,怒发冲冠,潮涌般呐喊着冲杀过去。

鲜卑酋长踌躇满志,自以为赵苞这个孝子为了拯救母亲肯定会无条件投降的,根本没有厮杀的准备,一下子乱了阵脚,被杀得溃不成军,大败而逃。

战斗胜利了,可是赵苞的母亲和妻子也被鲜卑在溃逃途中杀害。赵苞悲痛欲绝,将亲人的尸身装殓起来,泣血祭奠。然后上奏朝廷,请求护送母亲、妻子的棺柩回故乡安葬。

昏庸的汉灵帝也被赵苞母子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派遣使节前往吊丧和慰问,封赵苞为鄃侯(鄃,古地名,在今山东夏津附近)。

安葬完母亲、妻子,赵苞哀痛地对父老乡亲们说:“我食朝廷的俸禄而逃避灾难,不是忠臣;害了母亲而保全忠义,不是孝子。忠孝不能两全,如此,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人世?”说罢,大叫一声,吐血而亡。

赵苞舍亲尽忠、舍命全孝的悲壮事迹被载入《后汉书·独行传》。因故城与武城汉时同属甘陵郡,且故城县历史上曾叫过甘陵县,故清河、武城、故城三县旧县志对赵苞的事迹都有记载。旧《故城县志》记载:“甘陵收赵苞、李云、马中锡、孙绪、李咨、周世选六人次,分叙孝友忠节,各门统摄于人物志。”并称赵苞这种“乘方不忒,临义罔惑”的特立德行,永为后世景仰。为追念这位先贤,家乡人为他修了庙宇,世代供奉瞻仰。久之,渐成村落,遂以“赵家庙”命名,现简称赵庙村,属故城县军屯镇管辖。现赵苞庙已无存,惟有村庄名字延续至今,成为对这位先贤的永久纪念。

关于赵苞的籍贯,史家有多种版本,比较权威的说法:“百度”说他是“甘陵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辞海》说其为“东汉甘陵东武城(今河北清河东北)”人。这两种说法的交汇点恰恰正是今故城县赵庙村。赵庙村正东是山东武城县原县城(今武城县老城镇),西南是清河县县城,分别相距6公里和25公里,与民间传说一致。随着历史的演变,一些行政区域也发生了变化,不能不让我们对一些历史名人重新界定籍贯。1965年武城县一部分村庄划入故城县,其中包括赵庙等村,赵苞就更加名符其实地“加入”了故城县籍,从而为故城县乃至衡水市的历史写上了厚重的一笔。(完)


责任编辑:翟一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