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新闻>>衡水人文历史>>

工匠精神,文人情怀:记张致远铸印艺术

2019-01-03 10:26:09 来源: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资料图

在人们印象里,篆刻艺术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持刀在石头上刻出来的,可是衡水市饶阳县张致远却独辟蹊径,用自己发明的新工艺恢复了两千年前秦汉的铸印工艺。

张致远是一个有想法的人,喜欢钻研各种新鲜事物。在音乐、写作、书法、绘画等各方面,都有所尝试。在音乐方面,他发明了福禄笙这样一种全新的乐器,在2011年就获得了国家专利。在写作方面,他编剧的微电影《驯猪记》,在2014年全国农村微电影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张致远

2016年,他又把兴趣转移到了篆刻领域。

在跟篆刻界朋友的交往中,他发现文人的石材篆刻,除了不结实耐用、底面不平整之外,还有费力和反向操作的不自然问题。用松软石材刻印,当然比用玉刻印要轻松,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长期持刀也会手指酸楚、结痂生茧。刻印之时,刻的都是反字,脑中要琢磨的是反过来以后的图像,相比于画家、书法家的直接挥洒,这个过程就显得缺少些艺术味道了。即使是一些崇尚自然、风格泼辣的艺术大师,其实也是要斤斤计较写好的反字,总是要小心谨慎地反复用镜子观察印稿效果的。这个过程和文人书画无意于佳乃佳、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境界就相去太远了。

有想法的张致远要搞篆刻也是不走寻常路。针对上述问题,他一入手就开始实验蜡模翻印技法,受到牙医制作假牙的启发,他用蜡板做模具,直接在蜡板上刻正字,然后用牙科石膏浇铸,这样得到的石膏印章就是自然写刻出来的反字了,流畅自然的神韵直逼汉印。

资料图

用石膏玩了一年铸印之后,他觉得石膏材质确实太过朴实,质感较差,就又尝试滴胶树脂的材料。滴胶树脂本来是当下新潮的工艺品材料,用来DIY各种小挂件,仿造出水晶、琥珀的效果,被他用来做印,使浇铸印章的材料又大为改观,一小片树叶,一粒小花,融入印章,仿佛远古的化石。但是这种材质还是骗不了内行人,虽然琥珀也是天然树脂,但是经过几千万年的修炼,已经跻身于宝石之列,而人工树脂,说来说去还是塑料,品格自然上不去了。

风格的建立离不开特定的材料和技法,为了寻找真正汉印的效果,2018年,他又开始探索铸铜印。

爱好化学的他自己想出了翻制模具的最佳材料,通过反复实验,请教老师,他又解决了模具的材料配比问题和冶炼中的氧化问题,让浇铸这样复杂的技术变得相对简单。

浇铸铜印,看起来是一件事,但其实是前后完全不同的两种创造。

前期的刻制模具,是挥洒自如的文人篆刻过程,他完全按照自己兴趣选取风格,给自己和朋友刻几枚姓名章、闲章,刻几句古人的诗词佳句。刻蜡的感觉轻松自如,真正做到了清朝人邓石如所提倡的印从书出,在创作的时候随心所欲,就像写字一样轻松,完全不用明清人写印稿、翻转上石的繁琐过程,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而后面的冶炼铸造过程,更像是工匠的劳动,要掌握合金、药料的配比,观察火候,及时浇铸,涉及到的更多是物理化学知识的应用。可以说,一枚铜印的产生,就是文人情怀和工匠精神的完美结合。                 

张致远的作品也不严格遵守秦汉的古风,而是师法古人的精神,寻找秦汉大气磅礴而又天真烂漫的神髓。刀刻之后,还有铸造过程中的意外效果,完全是浑然天成,不假人力,是机缘巧合的二次创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仅篆刻领域就有了数不尽的艺术家和他们的故事,篆刻还有许多新的理论和技法需要开发,可以开发。对于投身篆刻才两年时光的张致远来说,以后的路还很长,以后的风格变化还有充足的空间,这种用革新材料恢复的古法必定会带来篆刻风格的演化。(胡兵)




责任编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