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新闻>>衡水科教文卫

武大勇教授:对青头潜鸭保护是重中之重

2018-03-23 09:10:24 来源:衡水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说起话来谈笑风生,讲到课题严谨认真,处理事情游刃有余……这就是衡水学院海归博士武大勇。

此次青头潜鸭保护国际研讨会中,武大勇身兼数职,既是学术委员会委员,又是组织委员会委员;既是会场组负责人,又是大会主题报告的报告人;关键时刻,还能给一些外国专家做翻译。

武大勇从小在沧州东光农村长大,在河北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后,考取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学专业的硕士。2000年到美国怀俄明大学昆虫学专业读博士,并先后在美国怀俄明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在美国期间,曾应邀到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做学术交流,报告题目是《多空间层次的河流生态系统的评估》;在全美鱼类栖息地工作计划科学和技术委员会上,就“全美河流生态系统现状评估项目的数据”作了综合报告;在美国鱼类协会第137届年会上,作了《全美鱼类栖息地的评估框架》报告。2009年4月,武大勇受邀来到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担任教授。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多年来一直围绕衡水湖湿地保护开展研究工作。2003年成立了衡水湖湿地保护研究所,2007年建立了衡水湖湿地教学科研基地,2016年与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合作建立了衡水湖湿地保护研究实验室,在植物、外来入侵植物、鸟类、底栖动物、鱼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研究成果。武大勇的到来,更是为生命科学学院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他组建了湿地研究团队进行多项专题研究,积极参与衡水湖湿地的保护工作。通过对衡水湖的水质和动植物资源以及生态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围绕衡水湖承担了“衡水湖湿地健康状况的生物监测和评估技术”“衡水湖底栖生物净化水体质量关键技术研究”“‘衡水湖’特色课题体系构建模式研究”“衡水湖湿地底栖无脊椎动物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机理”“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与多样性研究”“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恢复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等课题项目。研究数据和成果为衡水湖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制定相关管理政策和法规以及地方生态安全保障作出了贡献。

鉴于我市在衡水湖湿地保护与研究方面的突出成绩,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在得到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的审批同意下,与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于2014年7月在衡水湖签署了“衡水湖湿地保护与管理”项目备忘录。2016年5月,该项目正式启动,武大勇同衡水湖保护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一起积极参与到该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研讨中。随后项目专家组多次到衡水学院考察,对衡水学院在衡水湖湿地保护与研究方面的工作予以高度赞赏,并与以武大勇为首的科研团队,就衡水湖湿地的生态监测、湿地恢复、可持续发展教育等研究方向积极沟通,同时邀请武大勇团队承担该项国际合作项目的监测和评估内容。

衡水湖是华北平原维持较好的集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森林等多种生境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它的重要性非常突出,有着较高的科研价值。这片水域更是深深吸引着武大勇,每年他都会几十次、上百次来到这里。青头潜鸭的出现,像一支强心剂,更加激起了武大勇对衡水湖这片湿地的探究动力。“通过一年多的监测,我们发现青头潜鸭在衡水湖一年四季都存在,春秋冬三季数量在50至135只之间,夏季数量较少,同时也掌握了青头潜鸭在衡水湖的空间分布。说明这片湿地环境对青头潜鸭十分重要,真得是太棒了。”武大勇表示,将来他的团队需要做的,就是通过长期的监测和研究,掌握更精准的数据和证据,更深入地了解青头潜鸭在觅食、繁殖方面的习性,并进一步探讨与白眼潜鸭的混群和人类干扰对青头潜鸭种群的影响,从而为科学地保护青头潜鸭和可持续管理衡水湖湿地提出更好的保护策略。(褚凤娜)

责任编辑:翟一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