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新闻>>衡水青春导航

饶阳县“最美河北人”张大棍:求思求变为民富

2017-06-15 16:13:17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年间,他用双脚丈量着家乡每一寸土地,用双手架起了温室4000个,改变了家乡人近千年来粮棉更替的耕作方式。他,就是张大棍,饶阳县西沿湾村村委会副主任、蔬菜协会会长、“祥湾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

从1993年至今,他研究、推广设施农业的脚步从未停止。现如今,西沿湾村建设温室4000多个,年产蔬菜9000余万斤,销售收入1.2亿元。由于成绩突出,他斩获“全国农村优秀人才”、“全国劳动模范”、 “农业劳动模范”、“种菜科技致富带头人”、“百佳致富标兵”等殊荣。近日,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最美河北人”评选活动,他光荣上榜。

敢拼敢闯的“探路人”

上世纪90年代以前,饶阳县西沿湾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春播秋收,粮棉更替的传统耕作方式,让村民在贫困的泥沼里久久挣扎。

199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大棍听说寿光温室蔬菜效益可观,便萌生了种植错季蔬菜的念头。说干就干,他自费前往寿光学习,回来后带头和9户农民凑了6万多元,建起了村里第一批日光温室,当年就收入1万多元。用他的话讲,“当时觉得流的汗都是甜的。”磕磕绊绊的探索中,两年时间里西沿湾新建温室200多个,大伙的干劲儿十足。

规模上去了,如何让村民获益更多变成了张大棍思考的问题。为此,2007年他率先在村里成立蔬菜协会,并申请注册了全县第一家合作社——祥湾果蔬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购置、统一销售。2009年,合作社又申请注册了祥湾无公害蔬菜商标,并在北京和河北衡水、石家庄设了专柜,进一步提高了西沿湾村蔬菜的知名度。目前,祥湾果蔬专业合作社共建立外销网点40多个,发展固定客户近百家,覆盖河北、北京、天津、上海等10多个省市,“祥湾”蔬菜已成为很多城市的“放心品牌”。村民“抱团”闯市场,“抗风险“和”高收益”的双赢模式让村民乐开了花。

情系乡亲的“土专家”

村里的种植规模上来以后,为学技术他几次跑山东寿光,聘请专业技术员到村指导种植。他与技术员吃住在一起,一方面认真听取技术人员讲解防治技术,一方面就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就这样反反复复的学习、实践之后,他也变成了“土专家”。

事情总不会一帆风顺。2004年,该村的温室茄子由于长期重茬儿,得了黄枯萎病和根线虫病,不少温室茄子秧死、苗黄、不结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多次跑衡水农研所、河北农业大学,向专家咨询请教,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减少此类损失、推广新品种,张大棍在自家温室里 ,开辟了一亩地的试验田,如果试种成功就在村民中推广;如果失败则由他一人承担损失。他在技术上毫无保留,从如何选择品种、农资到销售渠道他都教给大家,并且把自己培育的优质种苗以极低的价格供应给大家。

在张大棍的示范带动下,西沿湾及周边村镇建设温室4000多个,年产蔬菜9000余万斤,销售收入1.2亿元。周边五县一区1200多家蔬菜种植大户找到他拜师学艺,他先后到过300多个蔬菜种植村现场指导。“跟着大棍跑,一定能过好。”这样的童谣,正反应了他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

技术扶贫的“领头雁”

“一家富了不算富,共产党员就是要带领所有乡亲走富路。”这位普通的农家汉子总是把乡亲们的致富刻在心里。

脱贫工作进入攻坚期以来,张大棍为帮助村里及周边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率先在自己的合作社建起了党支部,并通过“支部+协会”、“支部+能人”、“支部+企业”三种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党支部的优势作用。同时,利用“1+10”党员联系户制度,组织支部里的12名党员对村里82户贫困户从技术、思想上进行帮扶,有效推动了全村脱贫工作的开展。

“我家现在有4个温室,正常年份的话,我们这一年收入10万块钱不是问题。这都得感谢张会长,没有他我们这温室也建不起来,咱现在也是干劲十足。”张健晨谈起张大棍那是满心感激。在全村设施果蔬迅速发展的同时,张大棍有奖眼光投向了高端市场。为此,他积极筹建高端棚室。截至目前,西沿湾共建成33个占地100亩的第六代示范温室,24个占地80亩的高标准钢架结构冷棚。

饶阳这片黄土地热情依旧,成方连片的设施棚室就是这位“土专家”播撒的致富新希望。为创业,他行程万里;为乡邻,他舍我其谁;为致富,他废寝忘食,这位饶阳热土孕育的孩子正满腔赤诚回报家乡。(卢晟硕)

责任编辑:王琛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