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新闻>>衡水·生活

风物长宜放眼量 情注杏坛谱新章 记十四中学校长赵彦婷

2017-02-22 11:26:38 来源:衡水新闻网

赵彦婷,现任衡水市第十四中学校长,党委书记。先后获“衡水十大杰出青年”、第三届“巾帼十杰”二等功、河北省“三八”红旗手、河北省学校安全工作先进个人、第一批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校长、2016年“城市力量”衡水十大行业领军人物等荣誉。

1984年,正值青春的年华的她走上了魂牵梦萦的讲台,开始了她心爱的教育事业,这一干就是32年。

32个春夏秋冬,青丝白发,她做老师,做课题,做校长,搞管理,始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三尺讲台,最爱的还是朱自清先生的那片月下荷塘,最牵挂的还是她的心爱的学生们。

作为在十四中工作了整整十年的校长,她的讲话掷地有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十四中人要用生命做教育,让鲜活的生命在关爱中绽放美丽”,“十四中要打造衡水高中教育的新高地,要成功申办省级示范性高中”。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赵彦婷校长的业绩,那一定是“神奇”,她有点石成金之手,她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在做老师的十余年,她让课堂绽放“语文”的芬芳,所带班级语文成绩遥遥领行,她的课也获得了衡水市赛课一等奖;在九中、三中担任校长期间,她相继让两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走在桃城区前列;在十四中的十年,她更是让这所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异军突起,校区规模不断扩大,高考成绩连续十年攀升,以绝对优势稳居河北省同类高中第一名,打造出衡水教育的新高地,十年走来,她从没有管理者惯有的疾言厉色,总是笑容可掬,温文尔雅,是老师和学生心目中的“女神”校长。

颇具“神奇”色彩的是,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对这所学校充满深情。每逢教师节和高考后,总有一拨一拨的学生自发地回到母校,他们想重温昔日的美好。那些时段,教室后面或走廊里都会站满人。每年如此,渐成传统,它成了十四中毕业生不变的约定。

止于至善,书教育人生

从乡村到城市,从普通的老师到知名的校长,这是赵彦婷教育生涯的轨迹,学校在变,办公室在变,但不变的是对教育的挚爱,还有办公室墙上的书法“止于至善”,这四个字早已内化成了她对教育的不懈追求。

每天迎着朝阳,乐呵呵地接待每一个学生,以饱满昂扬的姿态进入学生心灵,也会有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也会有上课调皮的学生,她总是“甘愿受,欢喜做”,她总是反思自己的课堂吸引力为什么还不够,为什么还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怎样才能让课堂效果更好?用老校长的话说,她的身上始终有一种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追求,不厌其烦,不惜代价,完美,完美,再完美。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也曾说过:“作为教师,每天一反思,十年后必成大器。”赵彦婷坚持写教学反思,从教学语言到教态,从课堂思路到课堂节奏的把握,她总是要求自己走在成为教育家的道路上,总是要求自己把最好的课给学生,她的每堂课都要面对着墙壁先讲一遍,力求生动细致。也有人问过她,是什么让他如此地努力?她的回答非常朴实,“但求心安,问心无愧”,讲台之上,弦歌不辍,她的语文课,或幽默,或沉稳,或细腻,或大气,或活泼,或扎实,体现着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她在探索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很快她在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教学新秀,她的课也成为全校最受欢迎的课。

伴随着她的成长,赵彦婷产生了一些困惑,她便经常研究和思考一些教育的问题,她想,教材年复一年,知识点的把握不断重复,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面对的学生总是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类学生,也有不同的个性。他们有着不同思想情感和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呼吸着不同的空气,而且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同一个教学方法,一定是不一样的。教师面对多样丰富的生命个体,也应该有更多种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思考之下,她查阅资料,并进行深入研究,先后主持了中国教育学会《新理念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高中语文新教学方法、模式研究》课题,并获全国学术评比一等奖,在教学研究中她实现了专业的成长,以研促教,又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谈起教师经历,赵彦婷感慨万千,她说“往往是自己教师职业生涯的起初几年,最能培植人的教育情怀,我深爱着我的教育事业,深爱着我的讲台,深着我的学生们”。在这种热爱之下,她主动承担起了班主任工作,而且挑了一个最差的班,这个特殊的经历让她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想,他见证了能力最差的学生“差”到什么样子,最调皮的学生能闹成什么样子,他对“学困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同情,她发誓要陪着这些孩子们一起脱胎换骨。她和这群孩子们做朋友,把办公桌搬到了教室,给孩子们以鼓励和信心,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她都会看得到并且马上表扬。孩子们的错误她会用心地指出,帮助孩子们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渐渐地,师生之间融洽了,孩子们接受了这个用心工作的大姐姐,班级成绩真正实现了脱胎换骨的提升。

从中赵彦婷总结出了这样的教育金句:教育不是追求学生能考多少分,教育应该让学生呈现出更好的生命状态,成功只是成长的副产品。

岁月带走的是赵彦婷的青年时光,留给她的是人生的广度与厚重,是对教育的真切感怀与不变的热诚。

责任编辑:韩旭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