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田园棉手织“老粗布”返璞归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衡水新闻网  2015-08-06 20:35:32  责任编辑:孙明霞

    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民族元素与流行趋势相融合,开发出纯手工制作的色彩绚丽的服饰、家纺、布艺、枕头等四大类150多个品种、500多个花色的系列产品。

    手织老粗布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世代沿用的一种手工纺织品,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它冬暖夏凉、持久耐用,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掌握这门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少,反而使得它更加珍贵。传统的织造工艺凝结着繁杂的劳动,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72道大小工序,可将22种基本色线变幻出1000多种图案。

    冀州田园棉在传统土织土纺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除去了上浆和退浆工序,用这种织布法织出的布料手感性能好,不破坏棉纤维,透气性高、舒适性强。在当今崇尚绿色、回归自然的消费潮流中,它所具有的纯棉质地、手工织造、民族图案、古老民间工艺等特点尤为珍贵。同时,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民族元素与流行趋势相融合,开发出纯手工制作的色彩绚丽、美丽如锦的床单、被罩、衬衣、睡衣等4大类、150多个品种、500多个花色的系列产品。老粗布以形象的民族文化语言、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表达出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和丰富情感。作为无污染手工产品的一种工艺,田园棉手织布传统技艺已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冀州市田园棉被服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组建了400余户家庭粗布作坊,广大农村妇女坐在家中摇身变“织女”,使这一古老技艺得到广泛传承,年拉动地方经济收入增长1000多万元。

    本报记者 王耀 文/图

相关新闻

文化传承沦为转型期重灾区 非遗保护受民众关注

2015-08-03 16:33:28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一种怀旧的情怀,其本质是人类追求自我文化品质的保存。非遗保护进入中国后,民间文化的众多项目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从此“鲤鱼跳龙门”,变成不可再生、无可替代的遗产。

文化部:社会转型期不乏用不宜赚钱非遗谋利现象

2015-08-03 16:33:27

日前,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负责人(下称负责人)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就非遗领域的热点问题作出回答。《瞭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极大激发了地方申报非遗的积极性,但据说有些地方的非遗保护工作就止步于此了。

高碑店市挖掘整理非遗音乐

2015-07-24 23:51:40

7月23日,保定高碑店市邀请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齐易、王刚及人民音乐出版社荣英涛博士等学者,对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非遗音乐类进行系统的研究整理。

京津冀纺织类非遗传承创新研讨会召开

2015-07-24 09:15:38

近日,由京津冀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天津工业大学举办的京津冀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研讨会在天津召开。

沧州20余个武术项目列入国家和河北省级非遗保护名录

2015-07-23 08:44:27

沧州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有20余个武术项目列入国家和河北省级非遗保护名录。沧州城乡有各类武术馆校、拳社百余家。图为沧州盛德武道馆正在进行一场武术散打擂台赛。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