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新闻

衡水市深州以文化大院打造群众“精神家园”(图)

来源:衡水日报  2015-03-20 11:12:29  责任编辑:韩旭

  

    十里八乡的群众聚在一起表演诗朗诵《伟大的祖国》摄 高占峰 郝小行

    近年来,衡水市深州坚持文化创新,以农民文化大院创建为依托和平台,不断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将现代文明嫁接到农家文化院落,形成了传播正能量、传递好声音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核心,有力地丰富了农村文化、农民精神生活。截至目前,该市465个行政村全部建有农民文化大院,长年开展活动的文化组织有1200多支,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发展活力。2015年1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发新闻《河北:“文化大院”引领文明乡风》,报道深州市文化大院建设成效;2014年,深州市文化大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经验得到省市各级领导肯定,对深州市文化大院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俺们有了自己的大舞台”

    “每月逢二、七日,俺们就顺着锣鼓音儿凑到一块儿,吹拉弹唱过一把戏瘾。有了文化大院,俺农民就找到了自己的大舞台!”戏迷韩兰舟大爷满脸惬意地说。

    冯飘村是深州市东北部的一个农业村,自从谢文鼎自费办起“冯飘村京剧社”,远近的戏迷就像蜂儿一样闻着戏味找来了。谢文鼎是衡水京剧院的胡琴演奏师,退休后投资十几万元在废弃地上建起文化大院,购置桌椅板凳、音响乐器,成为乡亲们的“文艺领头人”。

    谢文鼎无私的行动得到了村委会的支持。在京剧社文化大院附近,村委会建起文化广场和戏曲大舞台,与文化大院相得益彰。“以前想看戏得去20多里以外的镇上,现在不用跑腿,放下饭碗就来!”群众纷纷倾泻着自己热烈兴奋的感情。

    深州市有2000多年的历史,更是驰名中外的深州蜜桃产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蜜桃传说滋养着人们的“文艺细胞”。改革开放以来,该市各村都涌现出农民自办文化的热潮。“以前都是村民自发地在自家小院三五个人一凑拉拉二胡,唱唱小段儿,很多村庄都有这样的文化组织。”深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秋彦说,“农民有热情,我们因势利导,创建文化大院,点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火种。”

    农业大市财政基础薄弱,该市采取政府帮建、群众自建、企业捐建三种途径,在全市采用因村制宜、典型引路的方式,推广建设农民文化大院,有力破解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瓶颈”。在集体积累有一定基础的村庄,采用村委会帮建的模式,双井区大贾村利用村委会庭院,为“雅风书画社”提供场地,投资购买文艺器材,专人管理;有热情、有财力的文化能人可以自建,乔屯乡农民赵四圣利用自家庭院改建成文化大院;社会责任感强、公益心强的企业家可以捐建,大堤镇金属热力结构公司的老板张学存投资100多万元建起四季能用、休闲游玩一体的“休闲树林”。文化大院完全根据当地农民的文化趋向和爱好创建,宜书画则以书画为主,宜戏曲则以戏曲为主,宜现代舞则以现代舞为主,有效激发了农民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文化大院的建设热情,一批农民文化大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同时,该市还出台了一系列文化大院管理办法,从硬件建设、管理制度等全方位规范农民文化大院,对达标的文化大院进行命名挂牌。每半年开展一次全市文化大院拉练工作,真正使文化大院由“火种”成为“燎原之火”。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示范性文化大院38个,达标文化大院210个,初步达到村村有文化大院的农民文化发展格局。

    传播好声音 传递正能量

    在文化大院创建过程中,该市积极引导、建管并重,使文化大院成为落实、落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让每一支文艺队伍流动起来,成为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的“源头活水”。

    为进一步提升文化大院的发展活力,该市按照“1+3”的模式(即每名文艺专业人员联系指导3个文化大院),组织文化馆专业艺术人才常年下乡深入文化大院开展技术指导,帮助群众提高演出水平。该市文广新局工作人员胡东杰走遍了该市300多个村庄,娴熟的技艺、热情的辅导,使他成为农村文艺迷们的“偶像”。“每到一个村,乡亲们都围起你来,那个热情劲儿,都不想放他走。最感人的是一次走在城里大街上,几个农村老太

太拉住我的衣角请我到他们村去!”胡东杰又欣喜又感慨地说。

    在这些专业人员的指导帮助下,各村的农民文化大院火热地搞起来,他们不但自编自排文艺节目,还开动脑筋配合政策编剧本,免费供人们排演。王家井镇窦王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潭,不但组建起文化大院,还自己创编了《一枝花》、《大嫂逛新城》等20多个戏曲小品剧本,被周边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小品支书”。榆科镇的农民张占礼利用自己家房屋扩建成文化大院,自己编排《一家人》、《萤火虫》等四个整本戏剧,配合宣传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完成排演的同时,他还开动电动三轮车,拉起自己的队伍,每月逢“七”日在各村开展义务巡演。遇到节假日或国家大事喜事的时节,他还组织加演。今年以来,他已在各村巡演50多场次。

    “这些演员都是三乡五里的乡亲,演的节目都是身边的事,听得亲切,看得过瘾。”该市赵村的李大娘说。

    为了进一步激发农民文化大院的表演热情,提高他们的才艺,该市还在市中心广场建起百姓大舞台,在市电视台开辟“百姓才艺”栏目,让这些乡土艺术家尽情尽兴地展演,走出深州。该市农民张大茂、张占礼等人在河北省戏曲比赛中崭露头角,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引领文明新风 培育新型农民

    在赵四圣文化大院里,笔者看到,光洁如镜的表演舞台,屋里堆放着锣鼓器材,里屋是一排排书架,几个村民正在聚精会神地翻看农业技术书籍……在深州,农民文化大院不仅是农村群众搞文艺活动的场所,更是传播知识、传播文化的有效平台。

    “利用现有的资源,为农村塑造更多的知识型、技能型、文化型职业农民,是农民文化大院的最终目标”。该市出台了《农民文化大院建设实施意见》、《农民文化大院建设标准》等一系列文件,以农民文化大院为平台,整合农村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培训室、农村书屋、农村文化广场、农业“12519”热线等农村党建、农业科技、农业项目等有效资源,打造集文化、科技、党建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文化中心。

    建起来,要有人管。该市采取因村制宜、因院制宜的办法,农民文化大院农民自己管,以村委会为主的村委会委派热心公益的村民管理;村民自办的自己打理;企业捐建的,企业找人负责。在该市大贾村的文化大院里,常年活动着老年书画组、老年太极拳(剑)组、戏曲组、歌曲组等几个文艺队伍。他们找来热心公益的张树芬老人管理文化大院,建立起工作台账,记录每次集中活动和图书借阅等日常工作。

    在张树芬老人的精心管理和服务下,大贾村文化大院已成为深州、饶阳、武强、安平、辛集等周边县市村庄的文化中心。他们组织自己的书画作品到北京参展,荣获第二届全国农民书画展大奖赛集体组织奖,薛新坦、安占铎老人的书画作品分别获得优秀奖。

    部分村的文化大院不但是农民自己的“文化摇篮”,而且成为人们学知识、学技术、交流经验的“致富中心”。5年前,安占铎老人在书画联谊活动中结识了安国、天津等地的苗木种植大户,就在自己的4亩地里栽种了2000多棵国槐,每年卖一部分,价格一路攀升从100元涨到800多元,去年一结算收入30多万元。今年他搬进了城里楼房,冬天过上了温暖的好日子。在他的带动下,小伙子宿学峰一下子就种了40多亩,年收入超过100万,在村里拔尖了。目前大贾村种植国槐树苗200多亩,成为当地农民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在文化大院的带动辐射下,大贾村的老人们还自发成立了义务护林队,村民们学习知识的热情高涨,兴起了苗木种植热,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村、富裕村。(强朝辉)

 前磨头镇梨园村文化大院的村民们在进行军乐表演 摄 高占峰 郝小行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