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解决地下水重重危机

来源:衡水日报  2014-10-16 11:23:18  责任编辑:孙明霞

    蓄水:一坑一塘变身“聚宝盆”

    提起乡村,不少人会想起那些大大小小的各类坑塘。但它们在人们生活中已成为无关紧要的角色,甚至于荒废了。现在,这些废弃的坑塘经过技术改造,变成了集雨蓄水的“聚宝盆”。

    初秋,走近阜城县林场坑塘,眼前俨然出现一个小湖泊。林场坑塘是阜城县域内面积最大的坑塘,通过西接清湘干渠与清凉江相连,三年前开始引黄河水。同时,雨水也不再白白流走,积蓄的各类水资源可用于农田灌溉、绿化浇灌,大大降低了地下水开采量。年内,阜城县还计划完成林场坑塘扩容工程,使蓄水深度由现在的6米变为8米,蓄水能力达到260万立方米。同时,建设5座田间提水泵站,铺设5.2万米输水管网,将水向周边引送。

    “明年春,许家铺、倪庄两个村的6500亩耕地就能‘喝’上坑塘里的水了。”阜城县水务局副局长王希刚说:“乐观估计,林场坑塘扩容工程完成后,每年可减少地下水开采192万立方米。”

    不止阜城,走在衡水广大乡村,很多坑塘在被火热“治理”,清淤、扩容、与其他水系连通……按照规划,我市2014年治理600多座坑塘,到2017年对7000多座坑塘实施清淤扩容整治,并实施河渠蓄水、水系连通等工程,在输水渠道沿线及蓄水坑塘周边,重点建设高标准灌溉工程,确保外调水和过境水引得来、蓄得住、用得好。据悉,本月底我市将完成地表水灌溉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包括渠道清淤扩挖、坑塘、泵站及连通工程建设),全力确保今冬引蓄黄河水的需要。

    看似“无用”的坑塘,正日益发挥出大作用,引、蓄、排、灌,成为衡水改善水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

    管水:创新机制用好水

    “谁节水谁受益”——近来,桃城区首创的“一提一补”节水模式再度被广泛关注和推广。

    “一提”就是根据各种水源的重要程度将水价提高不同的幅度;“一补”就是将水价提高所收的资金按用水单位平均补贴。“一提一补”制度,发挥了水价对用水量的调节作用,使农民群众思想意识由“要我节水”转变为“我要节水”。该机制还推动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民自觉压缩了高耗水、低收益的作物,重点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实现了节约用水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

    地下水超采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一手抓蓄水、引水、节水等硬性工程的建设,一手抓政策规章等软性制度的健全。围绕科学有效管水,我市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理念,在积极推进项目实施的同时,积极探索项目管、养、用新模式,把工作中积累的成果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确保工程有效运行、长期发挥作用。

    我市充分发挥水价杠杆的调节作用,计划在全市大力推广桃城区“一提一补”节水激励机制,规范取水、用水和节水行为,有效提高用水效率。

    在运行管护机制方面,高效节水项目实行“建管一体化”模式,承揽单位在规划、设计、安装、技术培训、运管服务等方面,实行一条龙服务模式;按类别明晰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和使用权,明确管护主体、人员和经费来源,做到权、责、利相统一;多渠道广筹资金,鼓励土地流转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

    在基层服务网络方面,水务部门建设乡镇水利站54个,新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500个;农业部门建立了56个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服务站、近50个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服务站。

    在法规政策方面,形成了涵盖水权确权、用水定额、用水计量、工程产权、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等法规政策体系。

    开源与节流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治理与保护同步,衡水正在开展一系列探索与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效节水、蓄水、管水之路,让农业增效、农民得益,让废弃坑塘成为引蓄水小“湖泊”,让地下水不再超采,让衡水永存“恒水”!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