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衡水湖湿地保护受到多方关注

    2013年2月2日是第十七个“世界湿地日”,主题确定为“湿地与水资源管理”。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作为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自然保护区——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随着2012年9月22日首届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的成功举办,已经从以前的“养在深闺人未识”,到现在的“声名显赫”,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近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衡水湖湿地的保护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湖区水质有了较大改善,绿化和湿地面积增加,湖区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衡水湖湿地成了“聚宝盆”

    春节刚过,衡水湖显得非常静谧。放眼望去,洁白的冰面一眼望不到边,芦苇不断地高低起伏,满眼的衡水湖冬景让你尽情体会出别样的喜悦而忘却了凛冽的寒风。妩媚了一夏一秋的荷花,收藏起了她们的艳丽,而将一顶顶别致的风帽点缀在冻结了的冰面上,展示她的冷艳。几只寒鸟从枯黄的蒲苇丛中飞起,与风声和鸣、共舞。一位位工人在紧张地劳碌着,为衡水湖的建设付出自己的心血。

    2013年2月1日,持续了多日的阴霾天气露出了明媚的阳光,上午9时许,一群满怀爱心的衡水湖爱鸟志愿者来到湿地衡水湖王口大闸集合在一起,把由滨湖新区管委会以及爱心人士提供的150公斤玉米粒,撒向衡水湖,为衡水湖冬季缺少食物的鸟儿们,献上最实在的“问候”。

    衡水湖是华北单体水面积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湖泊面积达75平方公里,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衡水湖还享有“东亚蓝宝石”、“燕赵最美湿地”、“京津冀最美湿地”、“京南第一湖”、“华北绿明珠”等诸多佳誉。“衡水湖还孕育了较为完整的水域、草甸、沼泽、滩涂等天然生态环境,其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的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在华北内陆地区首屈一指。”滨湖新区管委会绿化办主任李宏凯介绍,“衡水湖湿地资源非常丰富,同时也在维护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调节气候、控制污染、蓄水防洪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据介绍,经过近些年我市对于衡水湖的治理,水质已达国家三类水质。近几年,连对环境要求十分“挑剔”的东方白鹳也选择衡水湖做中转站,表明衡水湖的水质与环境越来越好了。

    每年冬春两季,数以百万计的候鸟都选择在这里落脚,嬉戏觅食。目前,已观测记录到鸟类310多种,其中,黑鹳、东方白鹳、丹顶鹤、白鹤、金雕、白肩雕、大鸨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灰鹤等二级保护鸟类46种。每年还有白鹤、东方白鹳、大鸨、大天鹅、小天鹅等珍稀鸟类及成千上万只鸥、雁、鸭类等在此栖息、繁殖、越冬。

    “衡水湖是非常重要的水鸟停歇越冬和度夏的地方。衡水湖对于华北地区来说非常重要,在国际上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的鸟路过的时候要到这个地方停歇、觅食。衡水湖总面积达到268平方公里,主要有草甸、沼泽、水域、林地、滩涂,给各种各样的水鸟提供了停歇、休息和觅食的地方。”滨湖新区管委会综合办副主任米俊川介绍。

    此外,衡水湖野生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植物达到370多种,昆虫达190多种,鱼类26种。

    为全面提升衡水湖周边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地,我市还大力实施环湖绿化工程,植树10万株,在小寨乡小寨村附近规划建设起集休闲、观光、赏花、采摘、农耕于一体的冀州市生态观光园。观光园以“环境更新、生态恢复、文化重建”为设计理念,以现状地形机理为基础,利用地方文脉、衡水湖文化渊源和现代生态景观语言,将绿、水、文化有机结合,打造出本地区的特色绿地。

    全方位保护衡水湖湿地

    衡水湖的保护,不仅关系到河北省生态、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还影响着北京、天津甚至是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保护和恢复衡水湖湿地,不仅能够维护缓解区域的水资源安全,还能为南水北调工程提供有效的支撑,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清洁、充足的淡水资源。

    李宏凯介绍:“衡水湖地处我国较为缺水的华北地区,也是京南第一大淡水湖泊,保护好衡水湖湿地,可以储存和净化珍贵的淡水资源。如果衡水湖湿地遭到破坏,其维护水资源安全的重大作用就将迅速消失,也将带来难以想象的生态后果。”

    早在2009年,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河北省政协就共同在北京举办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衡水湖湿地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来自全国政协、国家有关部委的负责同志,河北省、天津市、石家庄市、衡水市政府的代表以及专家学者300余人与会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经过协商,与会代表形成四点共识:建议将总投资46.65亿元的衡水湖湿地恢复和保护项目列入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工程项目;针对衡水湖保护区内还有基本农田11.5万亩的实际情况,建议在国家第三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一次性调整衡水湖保护区土地利用规划;建议国家加大调水支持力度,确保衡水湖湿地以优惠的价格引用生态用水;建议尽快启动对衡水湖湿地的生态补偿,并把衡水湖列入第一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

    近年来,对于围绕防污治污、改善生态,市政府下决心清理了湖区1.38万亩的网箱养鱼,湖中运营船只全部采用了环保型电动船和人力木船,湖区周边413家企业摊点全部搬迁,拆除湖区各类违规建筑60多万平方米。通过努力,衡水湖水质已经由曾经的局部劣五类稳定到了常年三类。同时,在湖区南部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结合农村新民居建设,对保护区内的村庄进行统一规划,加快并村联建,推进整体搬迁。

    滨湖新区管委会还充分发挥新区政法系统特别是综合执法大队、治安分局的作用,充实了巡护车辆和设备,加强了禁渔期渔政管理,对非法猎捕鸟类、加工经营鸟类制品等违法行为进行了严查严管,保持了高压态势。全年共警告各类违法捕捞人员50余人,处理非法电鱼案件10余起,其他违法案件30余起,有力地保护了衡水湖的生态环境和动植物资源。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组建了60人左右的保护鸟类志愿者队伍,与北京市动物园联合,在京举办了衡水湖自然生态摄影展,有效提高了公众保护湿地、爱护鸟类的意识,使衡水湖鸟类种群数量有了进一步增加。

    去年因举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共种树2.4万株、花草20万平方米,组摆地面花盆160万个,路灯杆垂吊花篮500只,安装太阳能路灯110根,拆除临建违建28处,粉刷墙面15.5万平方米,清运垃圾6500多立方米,新建垃圾箱200余个,硬化村庄街巷15万平方米。

    衡水湖周边土地含碱含盐量很高,对于植树造林很不利。滨湖新区管委会先后到山东东营等地参观学习先进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对每块地都取土化验,然后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种一棵活一棵。据米俊川副主任介绍:“我们也遇到了资金困难。园林景观建设,需投资一个多亿,我们采取多种模式筹集资金,解决了这一难题。还有就是建设征地,做老百姓的工作困难。我们所有干部员工自己带饭到老乡家讲政策、讲发展,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并适当解决他们的困难,终于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和支持。”

    坚决贯彻保护为本,衡水湖保护治理取得新成效。滨湖新区全力配合市水务部门,做好了衡水湖汛期应急补水、滏阳新河退污还清工作,衡水湖生态环境极大改观。2012年两次实施引水: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引水5000万立方米;2012年8月应急补水,引水3000万立方米。持续抓好防污治污常规措施,加强保护执法。将生态防护林建设、湖内蒲草割控、渔业增殖放流、湖内底泥清淤、顺民庄湖心村治理改造等保护治理工程进行项目化运作,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给予切实支持。

    滨湖新区还充分瞄准国家支持政策,将衡水湖生态防护林建设、湖内蒲草割控、渔业增殖放流、底泥疏浚(航道清淤)、顺民庄湖心村治理改造等保护治理工程进行项目化运作。

    2012年6月,国家林业局、环保部、国土资源部等7部委联合对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年来的管理工作进行了综合评估,衡水湖在同类保护区中综合评价位列前三名,得到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此外,衡水湖水资源保护与湿地恢复工程项目列入了财政部、环保部“十二五”期间全国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到2015年可累计争取中央专项资金约2亿元,2012年度到位中央专项资金4000万元。顺民庄污水垃圾治理等相关项目正在招投标,力争2013年清明节前实施完成。

    探索湿地保护与合理发展之路

    衡水湖湿地还是与人类活动密切关联的特殊湿地类型,村庄环绕、人口稠密,且紧邻衡水市区和冀州市区,是探索华北平原湿地保护与发展的“试验场”。

    2009年,北京高峰论坛将衡水湖的发展作为解决保护问题的关键,确立了“保护发展并重”的理念,实现了由单纯保护到保护发展并重的转变。以保护为根本,高站位对标、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滨湖新区确立了以“水韵田园、智慧湖城”为特色定位,集旅游、度假、休闲、展示、教育、农业推广为一体,建设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综合性新区的发展定位,总投资29亿元的基础设施和休闲旅游产业项目投入建设。

    2012年是滨湖新区的“建设突破年”,他们继续坚持“保护为本、规划先行、借助专业团队、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策略,在全面提升保护工作水平的同时,着力加快滨湖开发开放,确保在建项目具备接待能力,并有2至3个战略投资项目落地开工。力争到“十二五”末,初步建成生态湖城示范区、旅游度假名胜区、统筹城乡先行区,成为河北区域发展的新高地、中国北方的一张靓丽名片。

    李宏凯介绍:“我们必须坚持保护发展并重,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坚定不移走出一条人类活动与湿地保护相协调、湖城共生、天人合一的生态建设之路。”

    2012年秋冬季,滨湖新区着手进行了1.035万亩造林绿化工作。其中,乡村道路绿化面积950亩(总长88.9公里),环湖重点区域绿化9400亩。利用项目和争取资金,重点打造大赵常——北田生态休闲林2000亩,投资3000万元。泰华集团重点打造泰华雅阁温泉度假酒店对过生态休闲林1150亩,投资1.1207亿元,建成华北最大的婚纱摄影基地。以乡镇为主,滨湖新区利用市政府支持的退耕还林政策,再拿出苗木补贴,打造魏家屯南至冀州段绿化长廊1250亩、纵一路沿线5000亩三个分片区的优质苗木基地,力争2013年春季建成。

    对外技术交流取得新进展,与河北工业大学社科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百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走进河北合作恳谈会上,与中国林科院湿地研究所签订了科研合作协议,就人才培养、合作研发、技术攻关、建立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共建科研示范基地等方面达成了高度共识。去年6月份,国家7部委联合对保护区10年来的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估,衡水湖在河北省所有接受评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综合评价得分最高。

    “我市还坚持产业带动,‘选’商引资工作全面展开。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重大举措,瞄准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变‘招’商为‘选’商,推进滨湖新区整体开发建设。”米俊川副主任介绍。去年6月,滨湖新区通过省级开发区评审,成为全省第一家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开发区。

    目前,已有50多个项目进入滨湖新区在谈项目数据库。其中,总投资28亿元的滨湖国际——红星美凯龙项目已经开工。总投资6.2亿元的衡水湖奥特莱斯项目近期将开工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中冶·滨湖新区物流总部基地项目已签订项目建设框架协议,成为滨湖新区首家央企投资项目。与中国低碳产业投资中心总投资300亿元的中国低碳衡水湖文化国际论坛会展中心项目正在接触洽谈,近期有望达成框架协议,在滨湖新区打造“中国低碳衡水湖文化国际论坛”永久性会址,合作项目内容包括会展中心、低碳智能岛、低碳养生村、低碳产业示范园等。

    此外,还有万呈控股有限公司医疗休闲养生产业园项目、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项目、利海(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生态农业项目等一批战略投资项目正在密切跟进,衡水湖盐河故道整治项目、环湖重要节点的生态旅游项目招商正在抓紧进行。根据规划,“一湖”“一河”是带动滨湖新区发展的两大引擎,除衡水湖生态旅游之外,平行于衡水湖东岸、贯穿滨湖新区南北、全长16.6公里的盐河故道将打造成为北方的“秦淮河”——集文化展示、城市休闲、田园休闲为一体的滨湖沿河特色经济带。

    衡水湖富营养化治理内源性污染去除工程项目列入了国家“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项目,争取中央专项资金1500万元已到位,2013年实施完成;衡水湖水资源保护与湿地恢复工程项目列入“十二五”期间全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到2015年可累计争取中央专项资金约2亿元,2012年度中央专项资金4000万元已到位。

    米俊川副主任介绍:“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要求,本着对历史、对人类高度负责的态度,千方百计把衡水湖湿地保护、利用好,使之既成为调节京津气候的‘天然氧吧’,又成为京津地区乃至全国游人休闲度假、走进自然的‘天然胜地’。”    (本版照片由滨湖新区管委会提供)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田士威】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