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武邑让贫困县村村建好“文化大观园”

    衡水新闻网-衡水日报讯(陈连胜 张静)12月18日,天寒地冻,冷气袭人,但是武邑县赵桥镇龙口村的京剧社里却温暖如春,琴声入耳。附近村里的十几名京剧爱好者正在紧张地排练着宣传十八大精神的精彩节目。“每到重大节日,各村都有自己独特的节目,更少不了俺村京剧社的压轴演出,这不仅活跃了百姓的文化生活,也让村民们有了一展才艺的舞台。”看到村里的京剧社越来越红火,72岁的创办人王民丰心情很愉快。

    虽然是国家级贫困县,财政基础薄弱,但武邑县的文化建设却搞得风生水起——不仅将民间艺术、乡土文化挖掘整理、继承并发扬光大,而且该县每个行政村都建立一支或几支特色文艺队伍,让村民充分参与其中,展现本村特色,传承本村民俗。

    “咱们村又小又穷,没有集体积累,乡里每年拨给咱村3万元文化扶助专款,村里用这笔专款买了乐器和服装,办起了哈哈腔演出队,满足了村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求。”说这话的是龙店乡李王孝村党支部书记狄永恒。他向记者介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哈腔”在村里很火,乡里还定期聘请专业老师给予指导,村民们打心眼里高兴。

    如今,全县545个行政村基本形成了“一村一艺”的大文化格局,村村建有“文化大观园”。“大观园”里既有京剧票友协会、哈哈腔剧团、锣鼓队,又有书画协会、楹联协会、评剧团等。演员都来自群众,节目都是老百姓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段子。“县穷人富文化丰,大观园里显身手,琴棋书画都齐全,吟诗作乐带表演。”

    “俺村以前是县里有名的上访村、不稳定村,自从建立了锣鼓队,村里人心齐了,打架斗殴的没有了,没想到小小的文化建设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赵桥镇五更村锣鼓队队长刘六轴深有感触地说。他们村每年都代表全县参加衡水市鼓王大赛,获得过一等奖的好成绩。

    武邑镇的爱心文化服务社开始由几个退休老干部自发成立,如今已带动三百多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党的十八大结束以后,该社的社员将自编的唱传十八大精神的节目在全县十几个村中进行巡演,受到百姓的一致好评。

    武邑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金铭表示,目前全县500多个行政村形成了“村村有队伍、月月有巡演、年年有展演”的文化氛围。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和工作力度。河北新闻网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田士威】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