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衡水市文化建设走向繁荣

    从“内画艺术之乡”到“木版年画之乡”的声名远扬,从“衡水大舞台”到“董子文化园”古今文化辉映,从滏阳河畔的萧何公共艺术雕塑再到衡水湖边历史名人雕塑长廊的传统文化展示,文化的光芒在湖城大地熠熠生辉。近年来,在衡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事业等多个方面,下大力气建设繁荣全市文化,使文化建设盛事不断、喜事连连、硕果累累。湖城人民充分享受着文化发展的成果,充分感受着文化带来的喜悦,全市文化工作呈现出全面推进、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

    文化体制改革显活力

    近年来,我市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为构建大文化发展格局,推进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围绕体制机制创新,我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建立相关机制,制定划转方案,确保了电影管理职能和机构划转的顺利进行;通过为评剧团、梆子团20余名专业人员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为引进、培养青年人才,改变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铺平了道路。

    近两年,衡水市先后组建了市县两级文广新局、广播电视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理顺了文化管理体制。积极推进院团体制改革,市河北梆子剧团、市评剧团和红星影剧院进行资源整合,组建了衡水演艺集团公司,另外,市级还组建了衡水广播影视集团公司和衡水报业集团公司,县级重点推进电影公司的转企改制工作,进一步推进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我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成果不断扩大。我市开展的“扫黄打非”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活动,把封堵查缴违禁出版物作为重中之重,保持了高压态势,有效遏制了违禁出版物的蔓延和泛滥势头。仅2010年,就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3000余册。

    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内画、年画、乐器、毛笔、剪纸、雕刻、黑陶、金鱼、古玩作为湖城九大特色文化产业,在这五年实现跨越发展。

    衡水市按照“树立品牌、拓展领域、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提升总体规模和竞争力”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积极谋划项目,搭建平台,引领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五年来,重点实施了文化产业创意园、环湖文化旅游园和董子文化园“三园”带动战略,总投资超过百亿元;加大了对特色文化产业的指导和扶持,推出了一批文化产业发展典型,先后有中国动漫集团等国内知名文化企业来衡考察投资;以“十馆、一院、一中心”为载体,大力推进内画、年画等文化产业,为建设生态湖城注入文化内涵;积极申报“一壶斋”工艺品有限公司、武邑中轻北方乐器有限公司、衡水侯店毛笔有限公司入选河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五年来,我市建设了文化产品、文化企业、文化市场分体结合、利益联结的文化产业工程。从优化服务,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入手,积极谋划总投资6亿元的衡水高新文化产业创意园区,重点发展特色文化产品,使衡水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文化产品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进一步加大了对重点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习三内画艺术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武强金音乐器制造有限公司入选河北省第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展示了企业形象,提高了知名度,打造了湖城文化名片。

    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这五年,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长足发展的五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衡水市积极打造开展文化工作的阵地和载体,实施了以文化中心、文化大楼、衡水影剧院、衡水大戏院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设施建设工程。为改善市区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我市圆满完成红旗影院、电影公司、文化局机关及家属院等近两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同步推进了文化设施重建项目前期筹备,积极推动建设项目。

    各县市区文化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新突破,饶阳县宣传文化中心、武邑县新时代文化广场、故城县青少年文化中心先后投入使用,冀州市启动了古城开发保护、博物馆、艺术中心等建设工程。实施了以乡镇文化站、农村电影、农村书屋为内容的乡村文化工程。争取到省财政专项资金500余万元,建成了11个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的乡镇综合文化站。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建设取得突破进展,组建了春雨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大力实施“2131”工程,每月每村放映一场电影,满足了群众免费看电影的愿望。每个县市重点抓了一个村级试点,加快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截至去年共建成农家书屋1836家。通过市文化部门的不懈努力,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纳入了对县市区工作年度考核,为基层文化工作更好地开展创造了条件。

    各项文化惠民工程稳步实施,文化设施日趋完善,增强了城市文化品味,提升了城市形象,完善了城市功能,有效缓解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居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等实际问题。

    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衡水市在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同时,高度关注群众文化建设,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文化惠民”理念深入人心。

    2008年,我市首创“衡水大舞台”品牌栏目,之后多次举办市直文艺团体专场、县市区专场、文艺爱好者专场三大版块演出。以“衡水大舞台”为载体,2009年以建国六十周年为契机,以“祖国万岁”为主题,我市先后举办了红色六月经典戏曲演唱月、火红七月全市文艺调演、欢乐八月第二届少儿艺术节、激情九月红歌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为构建和谐衡水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2010年,以全市中心工作为轴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年“衡水大舞台”共举办各类文化演出200余场,观众达30万人次,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和广大市民群众的好评。从2011年6月2日开始,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活动,近两个月的时间共举办演出50余场,弘扬了时代主旋律。

    在“衡水大舞台”的示范带动下,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市文化部门与市纪委联合开展了“廉政之声”全市文艺调演和“反腐倡廉书画作品征集展览”活动,举办全市第七届书法大赛、三年大变样美术作品展等活动,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图书“七进”、“我的书屋我的家”演讲比赛等活动,全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各县市区创作表演积极性高涨,深州市乡村文化、阜城县社区文化、安平县文化大院红红火火,枣强县文化下乡广泛开展,得到群众的广泛参与,营造了和谐的文化氛围。

    这五年,我市精品创作硕果累累,河北梆子《武大郎正传》荣获河北省第八届戏剧节演出奖,歌曲《布谷鸟》荣获全国中老年音乐舞蹈比赛金奖,评剧《林秀贞》入选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并在省会展演。2008年衡水市文化系统共创作文艺作品150多件,先后获得全国第三届农民书画展金奖、全省“第九届燕赵群星奖”等省以上奖励120多项,提高了湖城文化对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记者 王瑾)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张阳】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